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秦的财政求助(第3/3页)

然而,乐极生悲,孙可望竟然于9月15日夜间,酒后宠幸美人时,猝死于龙榻之上,丢下了他创立的大秦帝国。

新君孙征灏在数位重臣宿将的支持下,登基继位,成为大秦帝国第二代皇帝。考虑到先帝刚刚故去,西北准噶尔隐然有再度入寇青海和河西走廊的苗头,北方那个归附的清虏余孽也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勾连喀尔喀蒙古,行图谋辽东之举。

北明朝廷虽然被齐国给摁住了,没有直接发起军事挑衅,但却鼓动朝鲜东南三道和西北咸宁北道要建立一个高丽傀儡王国,与朝鲜行并立之举。

而国内江南、江西,以及四川等地,也出现各种流言蜚语,民心骚动,俨然有地方势力妄图挑起对朝廷的叛乱。

在内忧外患之下,大秦朝廷一边集结数路兵马,分赴西北和北方,应对鞑虏入寇,一边严令地方政府,弹压民乱和暴动。

眼瞧着国库又空了,于各地额外加征赋税,担心会激起更大的民变。窘迫的大秦朝廷,不得不再次向齐国求助,希望获得一笔数百万元的贷款,以缓解目前空虚的财政,解决严峻的国内形势。

在齐国驻秦国公使的协调下,安南总督区和琉球总督区先行向秦国提供了三十万元的紧急援助,但更多的贷款发放,只有本土才有能力予以支援,尚需秦国政府派出使团至长安,与皇帝陛下和内阁协商讨论。

为此,秦国派出内阁次辅、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魏文安为访齐主使,文渊阁大学士鸿胪寺卿岳敬修为副使,一百六十多名各部官员、书吏为使团成员,于11月5日,乘坐数艘齐国舰船,一路辗转来到长安。

对于秦国的贷款需求,皇帝陛下和内阁政府原则性表示应允,准备再提供三百万汉洲银元的贷款与秦国政府,稳定濒临破产的财政。

使团成员办完了正事,自然是要在能生产制造各种奇技淫巧之物的齐国,大肆采购一番。除了满足自己和家人所需外,凭借外交使团免税的身份特权,自然要为国内有众多需求的人群“代购”一批,赚取一些辛苦的跑腿费。

那些在大秦国内卖出天价的玻璃镜子、钟表、精巧工具、香皂、玳瑁、海珠、象牙制品、龙涎香等商品,在齐国本土却只需花费少许银钱,便能轻松地装入行囊之中。

用玻璃制成的老花眼镜,在大秦仍属于珍惜之物,价格不菲。因而,王介便抽空与几名秦国官员结伴来到长安市场,为自己配置一副合适的眼镜。

尽管,中国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都是世界上唯一的瓷器大国,并有古老的琉璃技术,但却一直没有实用的玻璃。

这或许是因为审美,东方文化对不确定的神秘东西有一种特殊偏爱,半透明的瓷或者玉都比透明的玻璃(哪怕是水晶)更受青睐。在明朝期间,市场上也有眼镜,但基本上都是用水晶打磨而成,价格高昂,一副眼镜堪比一匹良马同价,而且极其稀少。

正如“镜鉴”二字的偏旁所示,中国的镜子一般都是金属制成,即磨光的铜镜,为了保证镜子的使用,须经常研磨抛光。以至于,齐国所制的镜子,从四十多年前登陆大陆后,便赚取了极高的暴利。

及至现在,于齐国本土普遍使用的玻璃和镜子,仍是大秦少数富人和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至于要将玻璃装到普通家庭的窗户上,那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最多是用白纸糊窗户。

齐国,凭借他们所宣称的工业力量,于我大秦赚足了银子,富庶程度更是远超我神州大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