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征服者威廉的纷乱家事(第2/3页)

中世纪中前期没有明确的“国家税收”概念,君主的稳定收入主要来源于自己的领地,但通过封建契约可获得一些“封建收入”。封君与封臣之间的权力、义务条款通常规定得相当精细,如根据采邑大小,封臣战时为封君提供不同数量的骑兵,每年服40天骑士役。理论上封臣不得随意转让土地,封臣的后人继承土地需向封君交纳一笔继承费,死后无嗣需把土地交还封君。封臣死后,若继承人未成年,封君自动拥有孩子的监护权,继承人成年之前领地收入归封君所有;若土地要给寡妇或女性继承人,封君还同时获得他们的婚姻指派权。

在三种情况下封臣还需要向封君提供贡金:封君的长子成年受封为骑士、封君的长女结婚、封君战争中被俘需要赎金。理论上封臣完成封建义务后国王不得再向大家额外讨钱,只有王国面临“紧急情况”时,君主为保卫王国可以征税,这通常指“外敌入侵”需要军费,当然君主发动战争时也可以“保卫王国”为借口频频要求大家掏腰包,不过由于“非紧急情况不得额外要钱”的规矩存在,给贵族与国王的博弈留下空间,为后来议会的诞生埋下伏笔。

为了弄清楚封臣应尽多少义务,防止有人欺骗,威廉在英格兰进行了一次人口与经济大普查,派专员到各郡县进行统计,把数据编定成册,它详细到某个庄园有多少头猪、多少头牛均记录在案,后世称为《末日审判书》,因为这种调查给人感觉就像末日来临时的终审一样。

欧陆封建主义的原则是“我的封臣的封臣,不一定是我的封臣,我的封君的封君也不一定是我的封君”,威廉在英格兰变通地把这个原则改为“我的封臣的封臣还是我的封臣”,这使得君权继续保持强势,不会出现欧陆那种割据一方能抗衡中央王廷的大领主。

童年时代缺乏关爱,备受私生子名义拖累,威廉一生在私德上却很完美,忠爱妻子和家庭,他格外仇视容易制造私生子的丹麦婚,不遗余力取缔这种婚姻,同时热衷于阉割强奸犯,打击性犯罪;威廉重视教会的道德教化作用,大力推动教堂的建设,使得教堂和教士数量快速增长。

取缔丹麦婚和打击性侵犯一定程度保障了妇女权益,但诺曼王朝输入封建制的同时也带来纯粹的“直男癌主义”,原本英格兰女性地位高过欧陆国家,现在一落千丈。统一之前的麦西亚王国曾有过女王,克努特大帝可以委托前妻担任挪威摄政,女修道院院长遍布全英,女儿在财产继承权上与儿子有同等地位,寡妇有权监护自己的孩子,自主选择是否改嫁,如今这些权利都被骑士主导的封建社会取消。

热爱家庭、注重私德的威廉却没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家庭纷争成为他晚年最大的不幸,追求权欲使人丧失美德,整个诺曼王朝的历史就是一部“家庭悲剧史”。

晚年的威廉身材越来越肥胖,“英格兰国王躺在他诺曼底的鲁昂宫廷床上时,就像一个怀着孩子的孕妇”,尽管征服者威廉的事业登上巅峰,他的老对头法兰西国王菲利普一世不会错过任何讥嘲的机会。

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没过上几天安宁日子,丹麦君主对英格兰仍然虎视眈眈,诺曼底的两大宿敌法兰西国王和安茹伯爵对他实力的增强感到恐慌,四处张罗着反威廉事业,但这两人带来的麻烦都远不如王后玛蒂尔达和长子罗伯特。

1087年8月,威廉为报复法军袭扰诺曼底,亲率大军向自己的封君法王菲利普一世开战,攻陷芒特城后身负重伤,更令他难受的是长子罗伯特没有待在自己身边,而是在死对头法王的宫廷里,长期从事反对自己父亲的勾当。9月9日,威廉在病痛与悲愤的双重打击下过世。侍从们把他的遗体抬入石棺,肚子竟然胀气炸裂,臭味弥漫整个教堂,一位叱咤风云的西欧霸主以这种下场离世,多少有点悲哀。

威廉一世有四个儿子,长子罗伯特、次子理查德、三子威廉、幼子亨利。罗伯特军事上颇有天赋,长相英俊,深获母亲玛蒂尔达宠爱,这家伙缺乏政治头脑,生活中懒散放荡,身边围绕一群贵族纨绔子弟,侍从队伍中常跟随着娼妓。人们嘲笑说,威廉一世“杂种”的绰号其实更适合罗伯特。登陆英格兰前,威廉为防不测暂时指定罗伯特作为诺曼底继承人,一切布置停当才带着次子理查德乘上妻子赠送他的旗舰“摩尔号”开始远征。此后理查德久居英格兰协助父亲料理政事,威廉对他明显有栽培之意。不幸的是,理查德1081年死于一次森林狩猎事故。

英格兰政局趋稳,威廉重返诺曼底应付欧陆军政事务,原本和睦的家庭出现裂痕。贵族盛行包养情妇、广布私生子的时代,威廉与玛蒂尔达堪称模范夫妇,王后以温顺贤明著称。可能因为夫妻太过恩爱,导致王后背负沉重的生育任务,1070年王后步入中年才终止她没完没了的怀孕和分娩,他们的夫妻生活可能因此结束。王后在更年期性格变得日益独立,不再那么温顺了,她甚至听信传闻,怀疑丈夫在外面有私生子,与威廉争吵不断。威廉回到欧陆后对过着放荡生活的罗伯特越来越冷淡,不断剥夺他的权力,经常对他冷嘲热讽,暗示不会把英格兰给他继承,甚至还给罗伯特取了“柯索斯”(短腿男)的绰号,转而疼爱另外两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