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玫瑰前传(第3/3页)

爱德华三世并未给自己孙子安排摄政体制,理查德二世即位头四年,连续由几任摄政御前会议处理政务,兰开斯特公爵居于主导地位。理查德二世虽然在农民暴乱中崭露头角,此后也逐渐介入政务,但客观地说,前有强势议会,后有权大王叔,1390年前他能做主的大事不多,内政外交上的失败不能怪罪于他。

少年君主颇有心机,1382—1386年在内廷慢慢培养自己的小团队,试图掌控政府。他任命富商之子迈克尔·德·拉·波尔出任大法官,重用文艺才能出众的第九代牛津伯爵罗伯特·德·维尔当王室管家,国王亲信中有不少人其实是黑太子的旧臣,这种用人原则虽理所当然,但很容易让兰开斯特公爵、剑桥伯爵、白金汉伯爵这几位王叔产生“被疏远感”。

1385年面对一塌糊涂的英法战事,理查德二世决意御驾亲征讨伐法兰西的盟友苏格兰,把那里的法军驱逐出去,试图通过军功增强权威。远征中,他晋封自己的叔叔剑桥伯爵为约克公爵,另一位叔叔白金汉伯爵为格洛斯特公爵,但这只不过是为了平衡一下给予两位亲信的优待。理查德二世封德·拉·波尔为萨福克伯爵,还为罗伯特·德·维尔创建了一个新奇的爵位——“都柏林伯爵”。

苏格兰采取传统的“坚壁清野”战术,理查德二世的亲征无功而返。来年国王进一步加封罗伯特·德·维尔为“爱尔兰公爵”,以奖励自己最要好的朋友,这可是英格兰史上第一个异姓公爵,让其他大贵族嫉妒得牙痒痒。由于君臣关系相当亲密,民间谣传他们是同性恋。

如果军事上取得成功,兴许这一切都不是事儿。1386年9月传来法王查理六世将集结海军入侵英格兰的消息(后因根特地区发生暴乱中止计划),财政困乏与远征失败终于促使议会在格洛斯特公爵撑腰下向国王摊牌。

10月的所谓“美妙议会”上,议员们对理查德二世的亲信火力全开,指责德·拉·波尔“贪污腐败”,对法战事“玩忽职守”,痛斥罗伯特·德·维尔昏聩无能,要求将二人罢职。其实下院所列举的“罪状”皆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多为捕风捉影的指责。理查德二世怒不可遏,感觉大贵族与议员们的矛头实质指向自己,表示不会屈从于压力辞退哪怕一名宫廷厨子。

年轻气盛的国王被愤怒气昏头脑,居然宣称要去寻求英格兰的宿敌法兰西国王的帮助,吓坏了大贵族们,议会派出格洛斯特公爵与国王沟通,暗示他如果继续顽抗,有重蹈爱德华二世覆辙的危险。手头无筹码可用的理查德二世的确受到惊吓,万般无奈只得屈服,议会建立的“改革委员会”实际上接管了政权,这些人无非是王叔格洛斯特公爵的亲信。作为对国王妥协的安抚性回报,改革委员会同意理查德二世把亲信留在身边,不予驱逐。

“美妙议会”让年仅19岁的理查德二世深刻体会到被剥夺权力的苦楚,血气方刚的国王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何况他是聪明而有胆识的年轻人,国王开始部署他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