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头戴英法王冠的婴儿(第2/4页)

背景贴士:

五港同盟

中世纪以黑斯廷斯、新罗姆尼、海斯、多佛尔、三明治等五个港口与两个“古城”拉伊、温奇尔西为主逐渐形成的英格兰东南部城市同盟,是一个独特的政治体与经济体,它们为王室提供海军服务,同时享有许多自治特权,在王国具有重要的地位。

英军凯旋之际,全国敲响钟声,五港同盟的男爵带人把英雄国王从船上扛到岸上,一阵欢呼,人们情绪兴奋就像在过盛大节日。伦敦为国王举行了极为壮观的凯旋仪式,尽管平民向国王欢呼致敬时显得疯狂粗鲁,但所有庆祝活动中亨利五世始终面带微笑。当时的史家评价亨利五世是“骑士的典范,标准的基督教战士”。巨大的成功的确可掩盖很多污点,自然无人考虑国王在战斗结束后的杀俘行为!议会同样欣喜若狂,毫不犹豫就批准给予国王双倍税收以继续开战。

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后来的波希米亚国王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热衷于联合欧洲国家共同对抗正在崛起的奥斯曼帝国,他去巴黎原本希望与法兰西达成合作协议,但法兰西的分裂现状让他大失所望,跟其中一派签署合约就会得罪另一派,混乱的朝政无法使盟约得到落实。1416年西吉斯蒙德慕名前来英格兰拜访亨利五世,他的初衷是想调和英法关系,让他们共同支持自己的事业。亨利五世坚持强硬的对法态度,西吉斯蒙德调解无效之下最终务实地抛弃传统盟友法兰西,与如日中天的亨利五世签署《坎特伯雷条约》,支持他的对法诉求,亨利五世授予对方嘉德骑士团勋章,西吉斯蒙德也回赠龙骑士团勋章。

阿金库尔战役之后两年间,亨利五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不战而屈法兰西,以避免消耗军费,仅1416年发生过一次战斗,一支热那亚与法兰西联合舰队包围哈夫勒尔,亨利五世派自己的弟弟贝德福德公爵率领舰队前去支援,七小时的战斗将敌人击溃,哈夫勒尔解围,英吉利海峡的法兰西势力被清扫一空。

国内威望如日中天,在法兰西东面又增加一个颇具实力的盟友,亨利五世的征法事业如虎添翼。在外交手段不能彻底奏效的情况下,1417年8月亨利五世再次渡海而来,发动攻占诺曼底全境的系列战役,经过长达8个月的围城战,卡昂、法莱斯、瑟堡等城镇逐个攻陷。

亨利五世的确是军事天才,不过他建功立业需依赖法兰西的分裂,他进军期间法兰西两党仍在激烈内讧。这期间勃艮第公爵筹划着向巴黎进军,名义上的摄政、新任王太子查理只是个光杆司令,实际上无人领导抵抗英格兰的入侵。这是一场奇怪的战争,亨利五世不仅一路势如破竹,还惊奇地发现法兰西两党竞相派人与他联络,希望借助英王的力量打击另一党。

法兰西王后巴伐利亚的伊莎贝拉居于奥尔良党和勃艮第党之间,原本采取折中路线试图保持朝廷稳定,可这种策略被证明无效。王室之不幸亦是国家之不幸,查理六世的子女们多灾多难,1415年和1417年路易、约翰两位王太子先后逝世,新任王太子查理是国王与王后最小的也是仅存的儿子,他与前任王太子正好相反,因娶了奥尔良党安茹伯爵之女而站到勃艮第党对立面。

奥尔良党不能容忍王后的调和政策,他们将王后囚禁在图尔,没收她的财产,铲除她的亲信,将她与自己的孩子和侍女们隔离,迫使王后逃到勃艮第党一边与之结成同盟。此时法兰西形成奥尔良党拥戴王太子,勃艮第党支持王后的对峙局面。王后与勃艮第党联手重新夺回巴黎控制权,巴黎1418年5月再次发生针对奥尔良党的大屠杀,他们以疯子国王的名义摄政,为打击对手,王后甚至不惜采用自损的斗争方式,宣布太子查理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没有合法继承权。

两党激烈争斗之时,1419年1月,经过艰苦的围城战,亨利五世攻陷诺曼底首府鲁昂——全英只有伦敦的人口规模能与之相提并论,英格兰再次举行盛大典礼以示庆祝。亨利五世的攻城略地令两党有所警醒,稍有点政治头脑之人皆能看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悲剧,国内呼吁和平的声音不断高涨。勃艮第党在占据上风的情况下与奥尔良党秘密接触,商讨和平事宜,1419年貌似达成协议,两位公爵同意合力驱逐英格兰人然后平分权力,孰料会晤时王太子侍从中的铁杆奥尔良派贵族拔剑刺死勃艮第公爵约翰,声称为奥尔良先公爵复仇,导致和谈破裂。

党派生死利益面前,新任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无畏的约翰之子,绰号“好人菲利普”)决意强化与英王的联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手头控制着国王与王后,具备与英王签署盟约的“合法性”便利。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亨利五世,他给盟友勃艮第公爵面子,适当下调了之前的漫天要价,同意签署条约,何况他现在已是诺曼底、布列塔尼、香槟、曼恩、阿基坦实质上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