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头戴英法王冠的婴儿(第3/4页)

1420年5月21日,疯王查理六世在王后陪伴下与亨利五世签署《特鲁瓦条约》,条约规定:亨利五世娶查理六世最小的女儿凯瑟琳为妻,查理六世有生之年大家仍尊其为王,亨利五世担任法兰西摄政,剥夺法兰西王太子查理的王位继承权,查理六世驾崩后亨利五世及其继承人可获得法兰西王位;法王、英王、勃艮第三方共同打击王太子查理与奥尔良党,不经三方一致同意,不与敌人谈和。

实事求是地说,亨利五世对法兰西王位的诉求不伦不类。爱德华三世当年提出法兰西王位主张,好歹他母亲是卡佩王朝菲利普四世的女儿,且卡佩王朝主支已绝嗣,即便如此,爱德华三世夺取法兰西王位最终仍徒劳无功。

条约签订一个月后亨利五世顺利迎娶法兰西公主,以征服者姿态搬进卢浮宫欢度蜜月,精神失常的查理六世则住进了圣保罗宫。从家族辈分上说,理查德二世是亨利五世的堂叔,但他俩分别娶了法王查理六世的两个女儿而成连襟,这关系确实有点乱。

12月,亨利五世带着新娘返回英格兰,国王回来的目的除了向国民报功以及给王后行加冕礼,更重要的是补充战争经费。1421年2月,凯瑟琳戴上英格兰后冠,肚中怀上孩子。功业、娇妻和孩子俱全,亨利五世的国王生涯进入巅峰,不知令多少君主钦羡,但是也快走到尽头了。

《特鲁瓦条约》并不意味着征法事业大功告成,自此以后出现了三个“法兰西”:一是英格兰君主统治的法兰西,包括法兰西岛、诺曼底、加斯科涅、曼恩、香槟、韦克桑等地,但境内不完全太平,有些地区仍在抵抗或进行着拉锯战;二是名义上遵英王为首,实质上由勃艮第公爵统治的法兰西,包括勃艮第、内韦尔、佛兰德斯、阿图瓦等地区;三是拥戴19岁王太子查理的中部和南部法兰西。

王太子查理否认条约的合法性,宣布监理国政,跑到布鲁日建立朝廷,中部和南部的奥尔良党大贵族们痛恨英格兰人,拒绝承认条约,宣布效忠王太子继续“抗英”。表面上看王太子似乎有半壁江山,其实他直接统治的范围仅限于狭小的布鲁日地区,所以人送绰号“布鲁日的小国王”。

三个“法兰西”陷入残酷的长期拉锯战争,亨利五世的功勋更是建立在法兰西民众的痛苦之上。鲁昂沦陷时当地顽强抵抗,亨利五世大批处决不从者,包括老人和儿童约有万人死于饥饿与暴力;攻占卡昂后,有2000多人被押送到集市处死,鲜血染红街道。战火蔓延之处人们流离失所,城镇和村庄遭到洗劫,亨利五世治军严明,但蹂躏法兰西百姓也不客气。征战时间一旦长久,很多英格兰人就不愿长期在外国服役,为了鼓动大家的战争热情,国王很多时候纵容英军奸淫掳掠,法军有时为了阻止敌人推进同样采取“焦土政策”。

备受兵燹摧残的法兰西西部物价飞涨,饥馑和瘟疫横行,劳动力剧减,人们变得贫穷而赋税却在增加,城镇里隔三岔五就有市民暴动,王公贵族经常率兵进城镇压,有些村庄还没去当土匪的,那是已经死掉的人。一些服役期结束的英格兰军人已不适应回乡从事正常生产和生活,成群结队在英法两地从事劫掠活动,造成严重社会问题。

欲使《特鲁瓦条约》全面落实,亨利五世仍需继续战斗,镇压被征服地区的暴乱,彻底击垮拥戴王太子的奥尔良党。亨利五世携王后归国时,委任最年长的弟弟克拉伦斯公爵兰开斯特的托马斯统帅在法兰西的军队,1421年3月发生“巴格战役”,法军在苏格兰大股军队的协助下首次挫败英军,克拉伦斯公爵战死,数名贵族被俘。

苏格兰作为英格兰传统的敌人和法兰西的铁杆盟友,在亨利五世挑起英法战争之初未动手袭扰,是因为他们的挂名国王詹姆斯一世自少年时代被拘押在英格兰。多年前,苏格兰罗伯特三世担忧小王子詹姆斯·斯图亚特在宫廷权斗中遇害,将他送往法兰西避难,结果船只在海上被英军截获,亨利四世将小王子软禁,作为尊贵人质扣押。罗伯特三世1406年驾崩,詹姆斯成为名义上的苏格兰国王,但他叔叔阿尔伯尼公爵摄政,未打算将侄子赎回。[1]

阿尔伯尼公爵眼见亨利五世在法兰西的军事成果越来越大,害怕英格兰威胁苏格兰的安全,他虽不敢直接进犯英格兰,但命令自己的儿子巴肯伯爵率6000“志愿军”赴法参战,这对可怜的查理王太子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亨利五世听闻战败消息,无暇享受婚姻生活,6月份即渡海前往法兰西从事未竟的事业,他的到来很快就挽回巴格战役的损失。1421年下半年亨利五世攻占德勒,解救沙特尔被围困的盟军,查理王太子不敢正面交锋,率军撤退避战。亨利五世虽连战告捷但身心疲惫之极,10月份围攻巴黎附近的莫城遭遇敌军顽强抵抗,陷入久拖不决的僵局。幸好12月6日英格兰传来喜讯,王后在温莎城堡诞下一名男婴,这是国王艰苦军旅生涯中最感欣慰的事情,他立即下令将消息传布全军,与将士们共同分享喜悦,并给儿子起名为亨利。但直到辞世,他从未与这唯一的孩子见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