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第2/10页)

梁经纶:“北师大呢?”

北师大的学联代表:“我们的决定和清华差不多。只有一点不同,支持东北的流亡学生领粮,但是有前提,必须释放被捕的学生,承认东北流亡学生的学籍。”

梁经纶真正沉吟了,他望向了夜空,没有看今夜分外灿烂的银河,而是望向那半圆的月亮。

“梁先生。”北大那个学联代表,“燕大是美国人办的学校,这一次我们的行动是拒领美国救济粮,学联特别需要燕大的支持,统一行动。”

梁经纶望了望他们:“必须统一行动。至于怎么统一行动,请你们给我半个小时考虑。”

北大的那个学联代表微微点头的同时,掏出了一块怀表。

清华和北师大的学联代表居然都有表,一人也是怀表,一人竟是手表。

三个学生同时看表,同时用目光统一了意见。

北大的那个学联代表:“快四点了,四点半我们等您的决定。”

梁经纶向稍远处守候的几个学生招了下手,三个学生走了过来。

梁经纶对其中两个学生:“你们陪这三个同学到小阅览室休息。”

北大那个学联代表立刻说道:“不了,我们就在这里等您。”

“也好。”梁经纶对那两个学生,“务必保证他们的安全。”

“梁先生放心。”

梁经纶对另外一个学生:“你跟我来。”

徐步踏上图书馆大门的石阶,梁经纶目不斜视,只低声说道:“立刻将三个大学的情况报告可达同志。”

“是。”跟在他身后的那个中正学社的学生低声答道。

梁经纶走进了图书馆大门。

那个学生背朝大门站住了,像是在守望,只站了片刻,接着做巡视状,向左边走廊走去。

燕大图书馆善本室里,严春明还是一如往常地坐在堆满了书的桌前,梁经纶还是坐在平时汇报工作的桌子对面。

梁经纶很快便将北大、清华、北师大的意见告诉了严春明,静静地望着他。

那副一千多度的厚厚的眼镜片,还有那双一千多度的近视眼这时在保护着严春明。

“你希望我干什么?”严春明这时的语气也恰如对总学委那份指示的不满,让梁经纶听不出有何破绽。

梁经纶:“党的指示很明确,不希望学生们再有任何无谓的牺牲。春明同志,请你立刻将情况向上级汇报。”

“总学委让你接替我的工作,没有告诉你跟上级的联络方式?”严春明当然知道张月印和老刘同志绝不会告诉梁经纶联络方式。难为了这位老实人,这句话却问得如此顺理成章。

这正是梁经纶的猜疑处,可从严春明的反问中又看不出丝毫的不自然。他于是希望是下面这种原因:“您知道,这是上级在突发情况下做的决定,我也只是暂时代替您负责燕大学委的工作。这说明上级对您还是信任的。”说到这里,他将目光望向了书桌上那部电话。

严春明拨了几次电话都是停机,知道上级断了这条线路的联络。这时既不能说,也不能不说:“梁经纶同志,你真的认为上级还会信任我?”

梁经纶:“您拨通联系电话,情况我来汇报。”

又沉默了少顷,严春明答道:“我试试吧。”这才开始拨电话号码。

梁经纶非常自觉地将目光移开,不看他拨的号码。

号码拨完了,严春明随即将话筒递了过去。

梁经纶听到了话筒里电话拨通的信号!

可随即,他便失望了。

话筒那边是北平电话局电话员的女声:“你拨的电话因欠费,已申请挂停……你拨的电话因欠费,已申请……”

梁经纶将话筒慢慢搁下,丝毫不掩饰失望的神态:“看来只能等待上级跟我们联系了……可几个大学的学联代表都在等我们的意见。春明同志,只有我们自己做决定了。”

严春明:“现在你是上级。只要你还信任我,你做决定,我谈意见。”

严春明的严谨让梁经纶觉得这一切都如此符合共产党的组织程序和行动风格,他不再试探了:“那我们就根据彭真同志‘七六指示’的精神做决定吧。”

严春明:“我同意。”

梁经纶:“我去安排我所掌握的学生党员以学联的名义分别做各个大学的工作,你去找你所掌握的学生党员,让他们也去做工作。告诉各校学联代表,明天发粮,都不要与国民党正面冲突,避免任何一个学生做无谓的牺牲,隐蔽我们的精干。领了粮食后等待上级的指示,按部署转移去解放区。”

严春明:“我同意你的决定,可无法执行你的任务。”

“嗯?”梁经纶本能地盯住了严春明。

严春明:“我已经被停职审查。任何一个党内同志在停职审查期间绝不许再跟别的党内同志联系,这条纪律我可不能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