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谋逆(第4/39页)

刘文静在看出李渊的潜力后,便屡屡有意识地和他接触,并不时地用语言试探。可惜,李渊的讳莫如深总让他有些摸不着底,可也正是这种摸不着底,让他更加认定李渊城府极深,是个干大事的。更重要的是,在与李渊的交往中,他结识了李世民,与李世民的相识,让他们彼此都有种遇见知音的相见恨晚感。他发现,李世民不仅具备父亲李渊的骁勇善战,而且比李渊更临机善断,更有王者之气。

“此人既有雄伟之姿,又有韬略之谋,更有率兵之才,倒比唐公更有帝王相!”刘文静和李世民经过几次的接触后,便下了这样的结论。

“此人虽然有些狂妄自大,却也善于谋断,有智有谋,值得结交,可大用!”这是李世民对刘文静的评价。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原本就是相互成全。两个抱着各自不同目的而靠近的人,走得也就越来越近了。

入狱后的刘文静之所以不急不慌,除了早有预感外,就是他认定,李世民一定会救他出去的,他自信李世民有用得着他的地方。于是,在别人入狱后都想着怎么自救,如何托人出狱的时候,他却安安心心地待在狱中,想着怎么得天下,当然,是怎么助李渊父子得天下。

他知道,李世民会来救他,而到了救他的那个时候,给李世民献良策就是他对李世民的报答。

那天,当他看到李世民提着酒肉,用一些碎银和酒肉买通狱卒,打发他们离开,打开牢门走到他面前时,他笑了。

“别来无恙啊!二郎!我就知道你会来的!”刘文静说。

“肇仁兄,受苦了!喝点酒压压惊吧!”李世民上下打量着刘文静,调侃道,“不过,肇仁兄的气色,倒好像比在外面还好。看来,在这里的生活不错!”

“哈哈……笃定二郎会来救我!我当然要在这里修生养息了!”刘文静说完,放低声音说,“我要在这里养足精神,等着和二郎谋大事呢!”

李世民仰头哈哈大笑两声,抓过一把稻草垫在屁股底下,然后和刘文静一样,盘腿而坐。刘文静得意地笑了,心想,果然要和我对谈了。

李世民倒好两碗酒,一碗递给刘文静,一碗举到嘴边,一口喝干。刘文静看看他,也是一饮而尽,随后抹了抹嘴,大叫一声好酒。

“这佳酿可是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的,知道你好这一口!”李世民说。

刘文静觑了一眼李世民道:“二郎不会来这里,只是为了和我喝酒吧!有什么事?直说!”

“还是肇仁兄了解我啊!什么都瞒不过你!二郎此次来,确实有事!”李世民收住笑容,盯着刘文静又看了几秒,这才又说,“二郎想听听肇仁兄对当今时局的看法!”

刘文静砸吧砸吧嘴,示意李世民给他添酒。李世民给两个人的空碗里又添满酒后,端起自己那碗,又是一仰脖子喝完。刘文静倒没急着喝,他慢慢端起酒碗,放唇边后忽又放下,叹口气看着前方道:“时局?如今的时局不都摆在那里么,还用说?这隋朝大地,狼烟四起,战乱不断,就连我那跟随杨玄感谋反失利,抓住后又逃跑的大舅哥李密,也不甘失利地投奔了瓦岗……哈哈哈哈……好不了了!大隋即亡!不过呢,不管是官员谋反,还是农民起义,这天下之大,谁不想吞下一块?吞一块还不够,还都想全吞下。所以,这是什么时局?这是乱局,是战场!如今的时局就是战场!一通胡乱厮杀,胜者为王!”

刘文静冷笑一声,转眼看着李世民。

“二郎!我说得可对?”

“胜者为王!”李世民喃喃一句,眼神紧盯刘文静,“那肇仁兄觉得在这个战场上,谁又是最后的赢家呢?”

李世民问完后就双眼一眨不眨地看着刘文静,他不仅要听刘文静说什么,还要看刘文静的表情,他要从刘文静的表情里揣摩出话语背后的意思,此时,于他而言,刘文静的话太重要了。当然,倒未必是说刘文静的话一定就是千真万确,至理名言,而是他需要从刘文静的话里,找到他想要的话。

刘文静是个何其聪明之人,怎不知李世民的意思?他故意停顿片刻,这才又冷笑一声道:“在这场混战中,如若没有商汤、周武、高帝、光武的本事,又怎能震慑四方,统领天下呢?充其量只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只会给最后赢家当垫脚石罢了。”

刘文静像是在和谁赌气似的,撇撇嘴,一脸的不屑。

李世民在心里摇了摇头,让他再次感受到了刘文静的心高气傲和自以为是。在李世民看来,这些起义者并非都像刘文静想象的那么窝囊。不要说其他人,就是刘文静的大舅哥李密,也是不能小觑的,如果当初杨玄感真按李密的计划行事,说不定这起事还就成功了。很多时候,一件事成不成功,天时,地利固然要拿捏准确,而人和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