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刘黑闼反唐(第2/15页)

李唐,接下来又要面对一场讨伐刘黑闼的战役……

第四十九节 烽火燃关东

(1)

唐高祖李渊没有想到刘黑闼会起兵,更没有调查刘黑闼起兵是与朝廷官员对降兵降将歧视有关,反而觉得投降者都不可靠,幸好没有对其重用。

刘黑闼曾是王世充、窦建德手下的猛将,骁勇善战……这点,李勣最有发言权,也汇报给了李世民和李渊,可李渊并没放在心里。

“父皇!这刘黑闼,还是让儿臣率兵去剿灭吧!”李世民说。

主动请战,一方面是李世民刚刚大胜窦建德、王世充,信心百倍,另一方面他觉得,刘黑闼是窦建德手下,只有把刘黑闼重新制服才算彻底战胜了窦建德。他不想在自己的战争史上留有遗憾。

李渊一脸慈爱表情,说李世民接连征战,累了,应该在府里好好休息。一年不到,这个儿子就为李唐夺下了河北、河南两地,这样的战功,无人能敌。如此威猛的儿子,他可舍不得让他去打刘黑闼这种无名角色。

“父皇!儿臣愿意领兵剿逆贼!”太子李建成上前一步说。

李建成在李世民还没开口时,已经准备主动请战了,谁料又被李世民抢了先。李世民接连收复河北、河南,战绩显赫,得胜回京后,受到的万民欢迎场景,李建成实难忘记,也无法忽视,更感到了巨大压力。

如果当初攻打洛阳王世充的是自己,自己会不会也像这个弟弟一样,只虎牢关一战便能取两地呢?他曾经无数次问过自己,结果是不知道。可他知道的是,他必须用一两场胜利,把这个弟弟的风头压下去。

太子李建成的再次主动请战,让李渊脸上的笑意更深了。他欣慰地看着这两个儿子。自拿下河北河南,李渊心情好极了,看什么都是明媚的。

“此次你们都不用出征!”他说。

李世民和李建成互看一眼。

“此次平叛之事,就让淮安王和幽州总管去吧!就近募兵!”李渊将眼神看向自己的堂弟,淮安王李神通。

李世民和李建成又互看一眼,然后瞟了瞟李神通,最后同时看向父亲李渊。他们有着同样的疑问:他?能行吗?

自建唐后,李神通几次率兵出征(曾与宇文化及和窦建德作战),均大败,甚至还在与窦建德作战时被俘,幸而逃掉了。对于这个堂叔的能力,李世民和李建成都不敢恭维。

李渊何尝不知道两个儿子的意思。

“这刘黑闼,淮安王会拿下的,大郎、二郎不用担心!”

李渊的意思很明显,杀鸡焉能用牛刀?剿灭刘黑闼,不用你们俩去。李神通打别人不行,打刘黑闼还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李渊派淮安王李神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神通和夏军作过战,当时虽然输了,还做了窦建德的俘虏,但好歹对夏军了解。再说还有个幽州总管李艺,两个人还怕对付不了刘黑闼?

幽州总管李艺(原名罗艺,也曾割据一方,之后归附李唐,被李渊赐姓李),也曾与窦建德的夏军打过交道。

三个臭皮匠还赛过诸葛亮呢,何况他们俩呢。

公元622年,李神通一如既往地雄赳赳气昂昂(每次出征他都如此)和李艺一起率关内兵,在冀州募得五万士兵后,前往饶阳,在饶阳城南,与刘黑闼的叛军相遇。

李神通是个永远高估自己、低看别人的人,这次依然是。

“这些贼寇,活不过今天!”他说,一脸鄙夷。

李艺嘴里说不可轻敌,不可轻敌,可在西边布完阵,来到东边,看到与李神通所布的阵连成一片,十余里连绵不断时,也轻视起刘黑闼来。

“李将军,看来,咱们很快就能收兵回京喽!”

“可不是吗?这次,本王要让那贼寇知道我淮安王的厉害!”李神通说,“可惜那窦建德死了,如果活着,同样会栽倒在本王手里!”

李神通说完,还使劲咳出一口痰,向刘黑闼布阵的方向吐去,只狠那痰不能吐到刘黑闼或夏军脸上。李艺强忍住笑,他知道,李神通还在为当初被窦建德抓住,做了俘虏而耿耿于怀。

“看看!你看看!”李神通脖子一抻,嘴一歪,“你看他们布的那阵,还不如扎些稻草人放在那里冒充士兵呢!”

李艺大笑起来,可不是吗?唐军布阵十余里,一个挨着一个,而那刘黑闼呢?因兵力不足,无法排长阵,面对唐军的长阵,只能背靠城南的长堤,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图与他们的长阵相抗衡。

如此对手,他们不轻视都不行。

“本王倒要看看,哪些活得不耐烦的,不长眼的,要和本王作对!”李神通看着对面夏军方向,眼神里尽是不屑。

李神通在征战刘黑闼的出征路上便想好了,此次他一定要赢,而且要赢得好看,大赢。即便是那刘黑闼和他那些叛兵举旗投降,他也不管,非把他们全部杀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