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刘黑闼反唐(第3/15页)

可是,现实远没有理想那么美好。突如其来的风雪弥漫,打乱了李神通和李艺的作战计划。

“李将军,我们还是就地休息吧,等风雪小点再出击!”李艺从他的西边,骑马跑到东边,虽然被风雪迷得睁不开眼,还是大声对李神通说。他之所以亲自骑马和李神通沟通,就是怕他轻举妄动。

“看看再说!”李神通不悦道,“这鬼天气!”

李神通嘴里骂骂咧咧的,打窦建德的残余,他恨不得即刻出击。可天气像是在帮着刘黑闼和他作对,一直处于逆风,无法出击。

好在过了半个时辰,风向变了,他们处在了顺风处。

“天助本王也!此时不出击,又待何时?”李神通兴奋道。

兴奋过度,也怕风向又发生变化,李神通竟然没有通知西边的李艺,只向自己这边的唐军发动了出击命令。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们冲出去没多远,顺风又变成逆风,他们的优势变为了劣势。

对送上来的唐军,处在顺风位置的刘黑闼,自然不会放过,向夏兵发出了出击命令,虽然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有了“风”的帮助,劣势也就不明显了,再加上李神通带领的唐军求胜心切,不懂得避短处,竟然被夏军打得一团散沙,溃不成军。

李神通一看情况不妙,再次溜了。

(2)

再说西边的李艺,看到东边的唐军冲出去好远,这才慌忙出击。虽然风向不帮忙,但作战经验丰富、危急时不乱阵脚的李艺,还是打赢了刘黑闼的部将——西边布阵的高雅贤。

高雅贤见不是李艺的对手,急忙后撤逃跑。李艺率兵拼命去追。然而,追出好几里远,想和东边的唐军配合时才得知,东边唐军大败,兵马损失了三分之二。

“李总管!不能再追了!我们的人太少了!”李艺身边一副将说。

李艺叹口气,心里把李神通骂了个狗血喷头。

“停止追击,退守藁城!”他无奈道。

本来稳赢的仗,因李神通,变成东边夏军赢,西边唐军赢。看似打了个平手,李艺率领的唐军和刘黑闼率领的夏军的心态却完全不一样。唐军深受打击,比夏军多了几倍的军力,竟然和夏军打了个平手,心态能不失衡吗?夏军呢?恰恰相反,士气高涨,对他们来说,和唐军打个平手就是赢了。

“看来,这唐军也只有秦王会打仗!”刘黑闼用嘲讽的语气说。

既然唐军败的败,退的退,自己就不能不乘胜追击,不去痛打落水狗。刘黑闼决定在他们心里占优势时,追击退回藁城的李艺。

此时,唐军与夏军的人数发生了变化,李艺由于只带了东边的唐军,而刘黑闼却将全部夏军集中起来,从人数上超过了唐军。

李艺带着有限的、士气低落的唐军,面对来势汹汹、士气高涨的夏军,怎会是对手?虽然拼尽全力,却还是输了,死伤无数。唐军大将薛万均、薛万彻两兄弟被俘。无奈之下,李艺只得带着残兵败将,退回自己的大本营幽州。

刘黑闼还不罢休,他要一鼓作气,灭了曾打败自己,并把自己活捉的黎州总管李勣。由于心中有仇,再加上刚刚大胜唐军,刘黑闼的夏军有如神助,再出击时,犹如猛虎下山,顿时席卷黎州。

可怜那李勣的五千士兵,就那么被突然出现的刘黑闼的夏军吞噬掉了。李勣还算机灵,见寡不敌众,逃了。

李唐再次“大意失荆州”,而那刘黑闼因打着窦建德的旗号,窦建德在河北又深得人心,所以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就接连杀了魏州、贝州、鄱阳、瀛洲、毛州、冀州刺史,以及屯卫将军王行敏、魏州总管潘道毅等李唐官吏,将窦建德那被李唐攻占的地盘又尽数拿了回来。

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得来容易,失去也容易。李世民一战得河北,李神通又一战失河北。

刘黑闼这下更得意了,自称汉东王,建都洺州。

刘黑闼的突然崛起,既惊了长安的李唐,又惊了突厥。当然,突厥的惊和李唐的惊完全不一样,突厥见刘黑闼如此厉害,马上由口头、精神对刘黑闼的支持变成了行动支援,他们率兵进攻雁门。

丝毫没有准备的李唐定襄王李大恩,虽拼尽全力守雁门,依然败像渐露。

这还了得?相比刘黑闼,突厥的进攻雁门更让唐朝廷不安。那雁门一失守,突厥还不更猖狂了?长安还能保住吗?

李渊悔不该派那常败堂弟李神通,可悔之晚矣。

为了守住雁门,李渊派出了尉迟恭、窦琮、桑显和、杨师道等,率军支援雁门……经过一个月苦战,终于,突厥兵见难以取胜,退了。

暂时击退了突厥,平静下来的唐朝廷这才知道,他们轻视的,一直不看好的刘黑闼,并不好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