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玄武门事变前奏(第2/13页)

尉迟恭长出一口气,退到了一边,不敢再说一句话。房间里安静下来,安静得令人窒息。高士廉和长孙无忌好似还比较适宜这种场景,并没什么不自在,倒是那尉迟恭和侯君集,憋得都快出不出气来了。

突然,高士廉抬起了头。

“二郎,大丈夫要以社稷为重,要以天下苍生为念,你若能登上储君位,成就一番大业,定是那大唐之幸,百姓之幸!不可效妇人之仁啊!”

一听高士廉说话,而且还是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尉迟恭忙不迭地附和:“就是!就是!秦王殿下功高……”

尉迟恭还没说完,便被李世民投射过来的眼神堵回去了。李世民轻轻吁了一口气,重新陷入沉思……

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整个房间重新安静下来,可能憋太久,不时地会有尉迟恭发出的喘气声。

其实,若论起来,房间里的五个人只有尉迟恭和侯君集是外人,再加上空气太过沉闷,尉迟恭难受得快要发疯了。他用眼神不停地向侯君集示意,让他和自己一起出去透透气。侯君集呢?假装不知他的意思。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几个沉闷了很久的人像突然被叫醒,全都抬起头,看着门口。

“秦王殿下!秦王殿下!小人有大事向秦王殿下汇报!”

随着这个声音出现的是一个中等偏矮、瘦瘦小小的男子,他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此人看起来有三十多岁。

不过,当他跨进门,看到房间里除了李世民外还有其他人,且都注视着他时,怔了一下,不知该退还是进。

“进来吧!”李世民说完,又说了一句,“你和我进来!”

随即,带头朝里面房间走去。那个瘦弱身材的男子低着头,匆匆跟在了李世民身后,进去了。

高士廉和长孙无忌互看一眼,眼神里带着疑问。侯君集和尉迟恭也互看一眼,他们的眼神里同样带着疑问。

“他是谁?有什么事不能让我们听?”这是高士廉和长孙无忌的疑问。

“这个人是谁?怎么秦王殿下连他的舅舅和大舅哥都要避开?”这是侯君集和尉迟恭的疑问。

“出什么事了?”这是他们四个人共同的疑问。

在四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后,长孙无忌喃喃了一句:“此人有点儿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其他人全都用探询的眼光看着他,等着他说出在哪儿见过。可长孙无忌并没有说,他咳嗽两声,吩咐仆人倒茶给他们喝。

这人是谁呢?不是别人,是知道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昆明池谋杀计划的东宫率更丞——王晊。

(2)

东宫率更丞王晊,又怎么会给秦王李世民送信呢?

原来,这王晊说到底,是李世民安插在太子李建成身边的“奸细”。王晊进东宫还要追溯到公元621年,在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时。那时候的李世民,可谓风光无限,风头完全超过了太子李建成。

王晊也就是在那时,从武功县——李世民的出生地来到长安,想要投奔到秦王府门下的。不过,一个一文不名,既不能文也不能武的老实巴交农民,怎么可能进得了当时门庭若市的秦王府?别说进去了,就是能见上秦王李世民一面都难。

王晊在秦王府门口几次求见都无人帮他传话,可又不甘心离开,便在秦王府门口徘徊。两日里,因没有进食,头晕眼花,连走路都踉踉跄跄的。也就在那时,秦王妃长孙氏从府里出来,正要坐轿外出,见一个面黄肌瘦的人在秦王府门口走来走去,有些疑惑,便令人去问怎么回事。

得知他是武功县来的,且想投奔秦王府后,长孙氏生了怜悯之心,令人将其带入秦王府,并安排了饭菜,还让他在府里住了一宿。

也算他运气好,长孙氏竟然没有忘记此事。晚上睡觉时,将此事说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刚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对他来说,那些能文能武者才是他纳入门下的目标,这样的人,他不需要。

“这个人是老家来的!”长孙氏说,“人看着也老老实实的,是否可以留在府里呢?”

“夫人又妇人之仁了!”李世民笑笑说,“每天投奔我的人那么多,我岂能都安排进府里?”

“可是他……”

长孙氏还没说完,便被李世民一下子搂在了怀里。

“不说他了,明日给他些银两让他走吧!”李世民说着话,已经和长孙氏亲热起来。

一番亲热后,长孙氏倒忘了此事了,李世民突然说:“夫人觉得那个人怎么样?”

长孙氏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忙问:“谁?夫君是说谁怎么样?”

“就是你说的那个从武功县来的。”李世民说。

“哦,是说他呀!看着老老实实,瘦瘦弱弱的!”长孙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