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玄武门事变前奏(第3/13页)

李世民沉吟片刻说:“好!明天我见见他!”

长孙氏不知他为何会改变态度,但却也没问。对长孙氏来说,李世民没主动和她说的,她从不主动问。

第二日,李世民不仅见了王晊,还把王晊带进了他的书房,两个人在进行了一番密谈后,王晊离开了秦王府。当然,他并没有离开长安,而是进了东宫。

那时候,王晊进东宫并不难。秦王李世民自被封为天策上将,秦王府和东宫之间的对立情绪就越来越强,看着秦王府人才济济,东宫的人很是羡慕和嫉妒,太子李建成更是四处招揽人才。当然,招揽人才的同时,也在提高自己的威望,树立好口碑。虽然王晊不是人才,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可王晊是老家来的,是故人,且还是被秦王府“赶走”,甚至“污辱”过的。如果自己对故人的态度和李世民截然相反,不是就能显示出自己比李世民更重情重义吗?

于是,太子李建成好心地收留了这位“恨”秦王李世民的无名小卒。

刚进东宫,王晊还只是一名杂工,不久就因老实憨厚、做事认真而做了率更丞(专门看时间的人)。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那时候的太子李建成就是这么想的。可他不知道,王晊是秦王李世民安插到他身边的探子。

当时,李世民在见到王晊后,看他虽然老实却也机灵,便决定让他做自己的探子,进东宫。

“能为秦王殿下效力,小人很高兴,可是……可是东宫……东宫小人能进去吗?”王晊当时说。

“只要你按本王说的来做,肯定能进去。”李世民自信道。

于是,王晊在李世民的一番耳语授意后,几日后便顺利进入东宫。当然,李世民也遵守了自己的承诺,给他了很多好处,让他在长安娶妻安家。不过,这一切都是偷偷进行的,除了李世民和长孙氏知道外,没有任何人知道此事。

(3)

李世民听王晊说完昆明池谋杀计划后,突然站立不稳,一个趔趄。幸亏王晊反应快,用身子挡了一下,李世民这才站稳。

“你……没有听错?”李世民嗡声道。

这声音不像是从李世民嘴里发出的,李世民的声音一向很清亮,王晊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

“不会错!殿下!小人的侄子……”王晊看了李世民一眼,“小人的侄子也要参与那场……那场……谋杀”

王晊说完,急忙又替侄子辩解道:“他也是没办法,他是……”

李世民伸了伸手,制止他说下去,好半天才说:“你和你侄子这次立功了!立大功了你知道吗?此事结束后,本王不会亏待你们的!”

“能为殿下效力,是小人的荣幸!”王晊说。

李世民点点头,又问:“你来秦王府,没人知道吧!”

王晊忙说:“殿下放心!绝对没人知道!”

李世民伸手在他肩上按了按说:“好!那你就回东宫吧!记住,当什么事都没发生!”

王晊点了点头,刚要告辞,李世民又说:“别和你侄子说什么,也别让他退出计划。本王不会亏待他,等过些时间,本王再给你换个宅子,再娶房妾!”

“多谢殿下!”王晊高兴道。

看着王晊离开的背影,李世民好半天没动,直到长孙无忌走了进来。

“刚刚那个人是东宫的吧!”长孙无忌问完,见李世民的脸上像是结了霜,便又补充了一句,“见你久不出去,舅舅让我……”

长孙无忌还没解释完,便听李世民说:“走!我给你们说件大事!”

看着李世民严肃凝重的表情,长孙无忌知道,一定是件大事,天大的大事。果然,长孙无忌、侯君集和尉迟恭听完昆明池谋杀计划时的震惊,完全不亚于李世民,全都怔在了那里,像是被冻结了。

相比于其他三个人,高士廉就冷静多了,他叹口气道:“这是能预料到的事!”

“能预料到?”李世民气愤道,“这么说,他们要杀我,还是很正常的事了?”

李世民在听王晊说这计划时就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悲愤,此时全都爆发出来了。

“难道非要置我于死地吗?难道我不死,就能威胁到他们,所以必须让我死,他们才能放心吗?”李世民气得双眼圆瞪,眼珠子都快要蹦出来了。

“太子自知各方面都不如你,自然要用这种方式!”

还是长孙无忌最了解李世民,这句话一出,李世民的心里舒坦多了。

“你活着,他的储君就做得不安心!”长孙无忌又加了一句。

“可他们怎么能这么狠呢?”李世民的声调降了下去,眼圈却红了,“还要什么乱刀将我砍死?莫非连个整尸都不愿留给我吗?”

“二郎!此事已然这样,咱们还是想个办法,看怎么化解这场危机吧!”高士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