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流血的政变:废黜中宗(第3/3页)

真是不长进的东西!

当天,一个废立皇帝的计划就在武后与裴炎的密谈中定了下来。

嗣圣元年二月六日,武后把文武百官全部召集到洛阳宫的正殿——乾元殿,准备举行一场特殊的朝会。按惯例,从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开始,朝会都是间隔一天举行的,也就是逢单上朝,逢双不上朝。而这一天是双日,武后却突然召集百官上朝,她到底想干什么呢?中宗李哲对此大惑不解,同时也隐隐嗅出了一丝不祥的气息。

当文武百官鱼贯进入大殿时,所有人都感到今日朝会的气氛有些异样。天子端坐在御榻之上,神情略显张皇;太后依然隐于透明的帷帘之后,人们看不清她的脸,却分明可以感受到一股威严和肃杀之气正在整座殿庭中弥漫。

百官按班位依次站定后,赫然发现班首的位置少了两个人。

中书令裴炎和中书侍郎刘炜之。

就在百官们满腹狐疑之际,殿门口忽然响起一阵急促而杂沓的脚步声,人们看见裴炎和刘炜之带着一脸凝重之色双双步入殿中,紧跟在他们身后的是禁军将领程务挺和张虔勖,后面还有一大群铠甲铿锵、杀气腾腾的羽林军士兵。

百官们不约而同地在心里发出一声惊呼——

要变天了!

中宗李哲的脸色也在这一瞬间变得煞白。裴炎径直走到丹墀前,用一种略带轻蔑的眼神瞥了天子一眼,然后转过身去,面向百官高声宣读了太后敕令:自即日起,废皇帝李哲为庐陵王。话音刚落,两名全副武装的羽林军士兵迅速冲上丹墀,不容分说地把天子架了下来。李哲一边挣扎一边扭头大喊:“我有何罪?”

帷帘后传出了武后不容置疑的声音:“汝欲以天下与韦玄贞,何得无罪?”(《资治通鉴》卷二〇三)

蓦然听见这句话,刚才还在拼命挣扎的李哲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软下来,任由士兵把他架出了大殿。

目睹这突如其来而又惊心动魄的一幕,百官们面面相觑,整座乾元殿鸦雀无声。

一个由高宗亲自指定的接班人,一位登基还不到两个月、实际当政不过三十六天的皇帝,就这样说废就废了。武后似乎连一根小指头都没动过,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就这样在转瞬之间宣告完成!

次日,武后的第四子豫王李旦就以一个普通亲王的身份被武后直接册立为皇帝,是为唐睿宗;同日改元文明、大赦天下,并册立睿王妃刘氏为皇后、六岁的嫡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然而,李旦虽然挂了一个皇帝的头衔,可只不过是个政治花瓶,一切政务皆由太后处置。李旦被安置在别殿里,不得参预政事,实际上形同软禁。

二月八日,武后将高宗所立的皇太孙李重照废为庶人,将李哲的岳父韦玄贞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市)。

二月九日,武后派遣左金吾将军丘神勣前往废太子贤的流放地巴州(今四川巴中市),表面上是让他监视李贤,其实是暗示他逼李贤自尽。

二月十二日,武后亲临武成殿,由皇帝李旦率王公大臣向武后重上太后尊号,正式确立了武后临朝称制的合法性。从此,洛阳宫的紫宸殿上赫然升起了一道淡紫色的纱帐,在薄如蝉翼的纱帐背后,端坐着一个睥睨天下、拨弄乾坤的女人——太后武媚。

这是武后独断朝纲的开始。

这一年,武后六十岁。

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妇人,此时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含饴弄孙中优游卒岁,在天伦之乐中安度晚年。可对未来的女皇武曌而言,她传奇人生中真正的华彩乐章才刚刚奏响,由她领衔主演的一出空前绝后、精彩纷呈的历史大戏也才刚刚开场!

好戏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