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北魏冯太后(第2/6页)

冯太后重感情,对丈夫如此,对情人同样情深义重。王睿病重,冯太后亲自探视,问疾的侍从道路相望。死后,冯太后亲自去王府祭奠,痛哭流涕,伤心难止。

为慰藉相思之心,冯太后命画师将王睿捍虎的形象画成图像悬挂于大殿之上。平城的士女们也喜欢这位捍虎的英俊男人,谱写乐曲,弦歌演奏,起名《中山王乐》。此歌竟入朝廷乐府,合乐演奏,王睿不虚此生了。

贰 情夫当国

谁道男宠误国?冯太后的情人皆是国家栋梁,另外一个情人更是才华横溢,勤政不倦。冯太后这位情人毕生所做的,是至今仍然困扰着我们,中国历史上最难办的事情。

与王睿阳刚勇武的形象相反,秘书令李冲风流倜傥、姿貌丰美,沉雅有大量。和武则天皇帝不同,冯太后喜欢年长的情人,李冲比她大七岁。李冲是西凉国主李歆的后代,陇西望族。若根据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攀附,他算是李唐王朝的先人。

北凉国主沮渠蒙逊灭西凉,李冲父亲李宝逃到西域。太武帝拓跋焘平凉州,李宝返回敦煌,举敦煌降魏,领沙州牧,后至六镇,任怀荒大将。李冲是李宝最小的儿子,早年丧父,跟随兄长荥阳太守李承生活。

北魏时的官家子弟,走门路,搞特权,为所欲为,搜刮辖区内的财富。李冲从来不干这种事情。献文帝时入太学,毕业后进入宫廷,任秘书中散,掌管图书文事,不久,升任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一直做到中书令。

李冲是个很规矩的孩子,按照现在的说法,他是一名好学的高干子弟,从北大毕业直接进入中央办公厅,很快升任办公厅主任。

李冲升迁之快,离不开和冯太后的情人关系。李冲虽然以恩幸起家,但人品威望并未受损。魏书的作者魏收没有把他像王睿一样收到恩幸列传中,而是与北魏名臣李孝伯并列一传。

北魏帝国延续鲜卑民族旧有的习气,在朝堂之上,皇帝称呼臣下,无论王公权贵都喊名字,孝文帝却时常称呼李冲的官名“中书”,不直呼其名。

朝野上下何以如此推崇呢?因为李冲人品出众,对北魏帝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冲早年丧父,又不做搜刮钱财的事,家境清贫。自从成为冯太后情人,每月的赏赐数十万,恩宠日盛。冯太后私下里偷着送的奇珍异宝更是多得数不过来,外人根本不知道。李冲陡然间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李冲有钱,却不守财,慷慨好施。当今社会慈善家恐怕比不上他,有钱就散,姻族亲戚、街坊邻居没有不沾光的,因之声名鹊起。

李冲对国家忠心耿耿,知无不尽,忧国忧民,形于颜色,旧臣戚辅,无人能比。冯太后正是在他帮助下,完成北魏帝国一系列社会改革。

没有一个社会可以一劳永逸,人类总是在不断变革中前进。革命、改革、创新是人类社会永远的旋律。

太和八年、九年、十年,是中国历史跨时代的三年,中国北方摆脱了民族大迁徙带来的战乱,五胡十六国的动乱画上句号。在拓跋鲜卑武力胁迫下,北中国开始恢复传统政治文化,重新建立社会组织。

以班禄制为起点,北魏帝国的改革拉开序幕。成长为青年的皇帝拓跋宏用一种欣赏的态度注视着祖母带给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变化。冯太后就像一名理性的斗士,坚忍而细腻地规划着崭新的帝国。

班禄制就是国家发工资,保障官员们的正常生活,解除后顾之忧。我们早已实行,但北魏国有特殊性,官员不发俸禄。

可能许多人好奇,不发工资谁当官?鲜卑是游牧民族,各级官员是部落首领或贵族,用不着工资,帝国常年征战,掠夺来的财富最初实行班赏制。进入中原之后,不少汉人豪强进入朝廷,也用不着工资。到了太武帝之后,战争少了,掠夺和赏赐相应减少,平民鲜卑人和一些经济不富裕的汉人成为各级官员。他们贪婪敲诈剥削辖区内的老百姓。作为官员灰色收入很多,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像办公经费、亲戚间的馈赠、信息透露等等,即使是最清廉的官员,无须贪污受贿,只要不挥霍,钱也花不完。

冯太后给官员们开工资,希望以此杜绝贪腐问题。人的欲望无止境,要解决腐败,只能法制与道德建设双管齐下,冯太后自然懂得其中道理。她能够做到为人表率。冯太后情性俭素,不好华丽的服饰,御用丝织品无花纹,一日三餐减少到北魏帝王平常标准的十分之八。对于恶习不改的贪官污吏,冯太后坚决拿高官开刀。太皇叔汝阴王拓跋天赐和南安惠王拓跋桢贪赃枉法一案反映出冯太后惩贪的决心和封建王朝反腐的微妙与艰难。

冯太后、孝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在皇信堂讨论此案时的对话意境悠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