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盗国之路(第3/8页)

按辈份,刘病已的那帮曾孙,与刘箕子是同辈人。于是,王莽就按刘骜的规矩,给有关部门下了一道命令,说道:“兄弟平辈之间,通通不能继位,新皇帝人选,只有从汉宣帝玄孙中选了。”

最后,王莽再加了一句:“新名单拟定后,必须把他们全部召到长安,接受我的审查。”

王莽说完,就将堂弟太保王舜召来,给他布置了一道高难度的作业。

作业的题目是:逼宫。逼谁?当然是王太后。王莽到底想干什么?他就想逼王太后退位,让他居摄政位。

或许别人会认为,王莽太急了。心急吃不到热豆腐,那样会出事的。然而王莽却不是这样看的。在他看来,时机已经成熟,他无需忸怩。但是,王舜用什么理由劝王老太婆退位呢?

其实,这个技术难题王莽早就想到了。只要王舜按他的步骤去做,王太后就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有一天,北长安郡郡长上了一道奏,说了一件很神奇的事。意思大约是说,北长安属下某县县令挖井时挖到了一块白石头。石头上圆下方,上面写着几个朱红色的大字:告安汉公王莽当皇帝。

王莽这招,当年陈胜吴广起义时早就用过了,想骗王太后,那简直太儿戏了。

当然,王莽知道骗不了王太后,但他还是把王舜找来,对他说:“麻烦你把这奏书,交给王太后看,她就什么都明白了。”

王舜立即把奏书交给王太后。王太后一看,直接就顶了王舜道:“这等小伎俩,也想拿来骗我?”

“我就知道骗不过王太后您老人家。”王舜很老实地回话,“不过太后您想想,事情都到这地步了,我们还有办法阻止安汉公吗?老实说,我没能力阻止,您也没能力。”

王太后眼睛都直了,瞪着王舜,半天说不出话来。

所谓博弈,那是要靠实力的。在绝对实力面前,强者把荒谬当真理,弱者也无法扭转局势。想当年,赵高在秦朝一手遮天,为了拭探他的实力,竟然还发明了一个史无前列的指鹿为马的故事。今天,汉朝天下基本都是王莽的人,他就是说天意要让他当皇帝,您王太后又能怎么办?

王太后终于明白了,王莽就是想当皇帝,王舜今天就是来逼宫的,让她这个老太婆承认这个不可逆转的结局。

王舜看王太后不语,仿佛看透了她的心思。这时,他接着说道:“太后您别紧张,安汉公的野心还没到当皇帝那程度,他不过是想谋个摄政名义,仅此而已。”

摄政,通俗地说就是代理皇帝权力。再进一步地说,就是要王太后退休,彻底把汉朝拱手让给王莽打理。

原来,王莽是看我老了,不行了,想赶我走了。既然他要赶我走,我还能赖在那听政临朝的位上吗?

王太后沉默良久,才缓缓地对王舜说:“王莽想摄政,那就让给他吧!”

王莽就知道,王太后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时,主管部门把刘病已所有的玄孙都如实报上来了,总共有二十三人。王莽很满意这张名单,因为这二十三人,全都是婴儿。无论选谁,都无所谓了。

王莽把名单交给王太后。王太后下诏,说:“新皇帝人选都还小,不能理政。安汉公王莽,辅政已有三世,经验丰富,所以让他辅政,大家都放心。”

公元6年,正月。王莽在长安南郊举行仪式,正式行使“假皇帝”权力。三月一日,王莽宣布,刘病已的玄孙刘婴为皇太子。

请注意,刘婴只是皇太子,而不是皇帝。所谓王莽之心路人皆知。长眼睛的都看出来了,王莽并非只想像向外宣称的那样学习周公辅佐周成王。

他的下一步动作,肯定就是废掉刘婴,自立为真皇帝。

王莽是很重视民意的,如果他想当真皇帝,那要看汉朝人民同不同意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很快的,汉朝人就纷纷站出来,准备跟王莽撕破脸皮干到底了。

首先站起来的,是刘氏宗室。安众侯刘崇跟封国宰相张绍密议,王莽最终是要夺刘氏政权的,但是凭借他们的力量是无法扳倒王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造反。而且他们很乐观的估计,天下哑然失语,是因为没有人当出头鸟。只要有人一反,天下肯定就会响应。

事实上,刘崇的想法是对的,但是路子没对。造反不仅是点火就完事,还要搬柴,柴多了火才会旺。但是,刘崇没出去找人,头脑一发热单枪匹马带着一百多号人去攻打宛县。结果,没过多久就被打败了。

刘崇失败后,有人很替他可惜。可惜的,不是他头脑发热,而是造反这等好事,怎么不将他喊上呢?

替刘崇惋惜的人,是东郡郡长翟义。你可以不知道翟义,但你不应该不知道丞相翟方进。翟方进是被刘骜逼死的,但是这一点都不影响儿子翟义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