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昌: 力学所早年的人和事(第6/10页)

这些人可分做几类。一类是“二林”(林鸿荪和林同骥),对共产党非常热情,一直很追求进步。现在我把他们两人的情况跟你说一下。林鸿荪比我大四岁,是在天津长大的。他父亲是中国银行的高管,据说曾在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工作。抗战开始时,林鸿荪和姐姐一起在上海念中学,受进步思想影响,两人非常的进步,以至于在林鸿荪十四五岁、他姐姐十六七岁的时候,两人跑到苏北新四军那边去了。当然,苏北解放区的生活条件和他们在上海的生活条件没法比,再加上解放区生活不安定,经常转移,差不多天天行军,不久之后,他和他姐姐都病了,且病得比较厉害。部队领导就动员他们回到上海去,跟他们说:这个天下,哪一个地方不革命啊?你不要以为到解放区才是革命,你们在上海同样也可以为革命做很多工作。这当然也是实话。他们可以团结同学,传播进步思想嘛。结果,新四军就把他和他姐姐从解放区秘密弄回了上海。当时上海有一个汪精卫的特务机关,它的头好像是李士群,总部设在极司菲尔路76号。他们也知道这两个孩子实际并没有什么情报价值,你想想,大的也不过十六七岁,小的十四五岁,也就跑到解放区去转了一圈,但是他们知道这两个孩子的父亲是银行的高管,就把这两姐弟抓了起来以勒索钱财。林鸿荪的父亲知道后当然很着急,后来就和汪伪的特务机关达成协议,我给你多少金条你们放人,结果就把他们两个人赎了出来。出是出来了,但这件事情后来成了林鸿荪历史上的一个大问题:你曾经被捕过,到底是怎么出来的?是不是当时有变节行为?等等。而且林鸿荪最后正是因为这个事情而送了命。

林鸿荪和他姐姐出来时,他父亲已经从英国调到了印度,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一个中国银行当经理级别的高管。他说:“你们姐弟两个净给我闹事!”就把他们从上海接到印度去了。所以,林鸿荪的高中是在印度念的。在印度高中毕业后,他们就到美国去了。林鸿荪在美国学化工,他数学很好,除化工外,对力学也很有兴趣。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坐不住了想回来,听说他的博士论文都已经写好了,只要等答辩完就能够把学位拿到手,可他实在等不及,就提前回来了。当时钱伟长在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内搞了个力学研究室。林鸿荪回国后,被分配到钱伟长的手下工作。而这个力学研究室,就是力学所的前身。林鸿荪、胡海昌、何胜玉等人是力学室最早的成员,在没到力学所来以前,我经常读他们写的文章,所以我老早就知道林鸿荪。后来到力学所来以后,我就认识他了。因为我是党员,他非常靠近组织,所以他和我来往很多。

熊:他很靠近您,是不是也跟您讲过他的历史?

李:对。1958年左右,他申请入党,跟我谈起他的过去,以及上面提到的这样一个问题。当时是杨刚毅当党委书记,我们跟杨刚毅合计时,大家普遍认为,当时林鸿荪很小,又没参加共产党,所以没有出卖组织、出卖同志的问题;他就到解放区去转一转,也没有向敌人泄露机密的问题。所以我们接受他入党。

熊:他和钱学森一道入党?

李:不是同时,他比钱学森要稍微晚一点。钱学森先生是1958年暑假通过的,他可能快到1958年底了。然后,力学所在怀柔建了一个基地,搞火箭发动机的试车,派林鸿荪去那里负责。应该说他还是很能干的,因为那边主要是实验工作,需要把很多实验设备搞起来,在他的领导下,怀柔基地,也即力学所二部搞得不错。

熊:他是二部的实际负责人?

李:对,他领了一帮年轻人在大山深处搞试验。他当时工作非常忙。我记得他曾经得过肝炎,有一次他从怀柔回来,我见他脸色很不好,就问他:“老林,怎么样啊?”他说最近身体不好,还跟我开玩笑说,自己处于超重状态,走不动,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我就向领导反映了他的情况。后来所里就让他休息个把礼拜再去。

熊:杨刚毅比较器重他,是吗?

李:杨刚毅这个人是这样的:只要你能胜任工作,他就对你比较放手。

熊:钱学森是不是也挺器重他?

李:对。林鸿荪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年轻、能干,得到了领导的器重。可惜的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人又把他曾经被捕的事翻了出来,说他是“大叛徒”,狠狠批斗他。听说1968年冬天,在一次批斗的前夜,他逃走了,后来在一个大水泥管子中找到了他的尸体。

熊:谈庆明先生跟我详谈过林鸿荪之死。他了解的情况是这样的:李佩挨斗,郭永怀很焦虑,急匆匆从核试验基地回北京,结果路上飞机失事。林鸿荪曾长期寄住在郭永怀、李佩夫妇家,和他们关系极好,郭永怀的突然离世,让他残存的一点希望破灭,就于1968年12月的一个晚上跑到怀柔力学所二部附近的一个小山沟中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