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平定张格尔(第3/4页)

这一战,上报的数字说歼敌两万多人,还击杀了几个叛军头目。不过,仍让张格尔逃脱了。

二十九日,清军和叛军在浑河两岸对峙。张格尔还有十万的兵力,清军只有两万,虽然兵力悬殊,但清军毕竟训练有素,叛军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长龄和杨遇春知道,这一仗是关系存亡的战役,打赢了意味着大功告成,打败了后果不堪设想。

张格尔也明白,生死存亡在此一举了。

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而是隔着河互相射击,并在夜晚派出小股部队骚扰。就在清军召开军事会议,商议如何作战之时,天空忽然刮起了沙尘暴,顿时沙尘遮天蔽日,什么也看不见。长龄心想,完了,这下还怎么打仗啊!讨论任何作战计划都没用了。

是啊,按照正常人的理智,啥也看不见了还怎么打仗。将领们都认为还是等沙尘暴过去以后再作决定。就在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此人便是名将杨遇春。名将就是名将,能看出常人无法发现的战机,杨遇春强烈建议现在就应该发起进攻,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

长龄吃惊地看着杨遇春,如果现在发动进攻的话,士兵们一定会非常诧异,在什么也看不见的情况下,能够打败敌人吗?如果失败了,谁能承担这个责任?这一步棋太险了,但也确实太有诱惑力。

看到长龄犹豫不决,杨遇春说,如果不进攻,那就赶快撤退,一旦敌人进攻,麻烦就大了。杨遇春认为,在这样的天气下,谁先发动袭击谁就占据了天时。

长龄佩服杨遇春的胆识,胜败在此一举了,该赌的时候就应该放开胆子来赌。

长龄命令一下,清军在漫天风沙之中火速向对岸进军。情况也正如杨遇春所料,张格尔万万没料到清军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搞突然袭击,叛军顿时人心惶惶,来不及作出有力的抵抗就纷纷逃窜。这一战清军击杀叛军六万多人,张格尔的妻子和亲戚等数人被击毙,但张格尔却又成功逃脱了。

捉拿张格尔

张格尔虽然逃脱了,但叛乱基本上平定了。

这一战清军的表现相当出色,简直不像是处于衰老王朝的军队。清军何以表现出这么顽强的战斗力呢?

可以从兵法上找到原因,置之死地而后生一向奉为兵家圭臬,艰苦和极端的条件能激发人的潜能。清军不远万里来到新疆,那是抱着必死的心理,就算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也必须打赢这场仗。

道光为这次战争掏出了不少老本,所以听到张格尔仍在逃,非常生气,责令长龄尽快将贼首缉拿归案。道光破天荒开出十万两银子悬赏张格尔的脑袋,真给张格尔的面子。

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缉拿一个逃犯如同大海捞针,再说张格尔行踪不定,对新疆又相当熟悉。清军在大草原和戈壁滩上追捕了几个月,也没有发现其踪影。不过,人性是很难改变的,张格尔以叛乱起家,让他就这样认输不可能。逃脱追捕之后,他立即召集人马,养精蓄锐,准备发动新一轮的叛乱。

就在清军以为永远也抓不到张格尔之时,张格尔自己倒带着一支人马过来挑衅清军了。长龄正求之不得,立即和张格尔交战,下令务必要追着张格尔到天涯海角。但张格尔不愧是个枭雄,纵使造反的本领有待提高,逃跑的本领绝对无话可说。

这一次,又让他逃脱了。

长龄着急了,属下有人想出了一个计策,找当地民众充当间谍,与张格尔联系,骗张格尔说大家都盼望着他回来,清军大部队已经撤离喀什噶尔。

张格尔还真上当了,因为春节马上到了,清兵都想着回去过年。于是,张格尔带领骑兵义无反顾地朝喀什噶尔狂奔,就在张格尔以为时来运转的时候,发现前后左右都是清兵。张格尔愣了片刻,很快就反应过来:中计了!

这一天是腊月二十八,离除夕还有一天,张格尔看着漫山遍野的清兵,知道此时自己有两个选择——自尽、成为俘虏,成为俘虏也是死,还要受尽侮辱。张格尔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刀就在手中,只要在脖子上割一下就万事大吉了。但他下不了手,他习惯了对别人下手,对自己下手他还很不适应。

张格尔几次把刀搁在肩膀上,想动手却狠不下心肠,他始终抱有幻想能逃脱,或者道光能饶自己一命。绝望很容易激发人的幻想,但张格尔实在没有时间幻想了。清军已经冲过来,将他按倒在地,捆绑起来。

张格尔想自杀也不可能了,等待他的是什么,他不敢去想,但多少能猜到,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捷报传来,道光露出久违的笑脸。不久,长龄押解张格尔进京城,道光破格犒赏长龄,置办了两桌酒席。虽然大家都没喝酒也没吃菜,至少说明道光很重视这次凯旋,给了长龄等人足够的面子,因为道光从来没有请人吃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