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皇嗣梦是一场无法醒来的梦(第3/4页)

如果说,武承嗣是武氏族人夺权的头号人物,那么武氏家族的二号人物便是武三思。此人也怀有同样的野心。武三思之所以对于武承嗣的所作所为全力支持,是因为他的地位低于武承嗣,他不能直接越过武承嗣去摘取皇冠,所以他不想过早地暴露自己的野心。所以武三思的夺储欲望,显露得要比武承嗣稍微晚一些。

当李昭德明确地告诉武则天,如果你将来传位于武承嗣,那么你这个做姑姑的,连供奉武家先祖的庙堂都进不去,因为你是李家的媳妇,高宗皇帝的未亡人。

话已至此,可武则天还是抱着一种观念,她创立的武周朝是武家的大周,不是李家的大唐。她心有不甘地说:“王庆之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武周江山是不应该给异姓人继承的。”

“皇嗣(李旦)不是已经跟着陛下改姓为武了吗?”李昭德似乎早有准备,反问道。

武则天脸色微微一沉,低声喝问:“爱卿,难道对此还有异议?”

李昭德只能无奈地摇头,他说:“陛下真要是为身后事打算,就更不能立武承嗣为太子了。儿子立庙祭祀父母天经地义,从来就没听说过侄儿会立庙祭祀姑母的。”

武则天沉吟半晌,没有作声。李昭德说的每句话都没露出什么破绽,乍听上去,也像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

李昭德的话显然是触及了武则天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她不禁陷入了思索之中。自己一旦去世,如果由武承嗣继承皇位,必将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他的皇统来自何处,是来自于他的父亲武元爽,还是来自于她这个姑母?按中华帝国的传统习惯,他必定要抬高其父亲的地位,因为权力世界还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武则天这个女皇是千百年来的特例,不可复制。

身处那么多杰出的男性政治家的包围之中,身为女性,武则天身上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当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时,武则天已经能够做到坦诚不讳,虚心接受。这是一般男性的专制君主所缺乏的聪明。

从武则天的表情,李昭德很快对她的内心想法了然于心,他知道自己的建议十拿九稳了,只需要自己再添上一把火。

李昭德迟疑片刻,说道:“陛下能够成为社稷之主,是受高宗临终托付。陛下如果将来将皇位传给武承嗣,他能否立庙祭祀你这个姑母暂且不说,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高宗皇帝是肯定得不到血食的。”

提到已故的高宗皇帝,掀起了武则天心头无限的涟漪。一夜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三十年的夫妻生活,他们是夫妻,是战友,他们相互扶持又相互掣肘。不管是爱大于恨,还是恨大于爱,这份感情终究扯不断、理还乱。

凤阁侍郎李昭德的一番话打动了武则天的心,尤其是提到将来她和已故的高宗皇帝无法享受血食祭祀。武则天朝李昭德赞许地点着头,不由感叹道:“爱卿一言胜过百官千谏,这些年来我广纳才俊野不遗贤,但是能像爱卿这样一语中的的人却寥寥可数。”

李昭德见武则天不再言语,也不好再继续说下去。来日方长,他决定等待下一次机会。

或许是杖责王庆之替武则天解了朝堂之围,又或许是李昭德的一番言论正中武则天的下怀,没过多长时间,李昭德被提拔为了宰相。

李昭德的突然发力,打得武承嗣措手不及。那冰冷的板子虽然落在了王庆之的屁股上,武承嗣却觉得像是狠狠地抽在了自己的脸上。

面子有时候真的不是自己找回来的,而是别人给的。武承嗣还没来得及去找回属于自己的面子,李昭德已经抢先一步,将他的里子也撕扯得稀巴烂。李昭德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到位,于是他找了个机会再度密奏武则天:“魏王威权过重,陛下不可不防,不然早晚会惹出事端。”

武则天先是一怔,然后不以为然地笑了。武则天道:“爱卿无须多虑,武承嗣是我的侄儿,所以我才会让他担当要职,委以重任。”在武则天看来,只要自己还剩下一口气,武承嗣就翻不了天。

李昭德面有忧色,摇头道:“侄儿与姑姑,又怎比得上儿子与父亲之间的亲情?权力之争时,各种悲剧都有可能发生。连儿子还有杀死父亲的,何况侄儿呢!现在武承嗣既是陛下的侄儿,亦是亲王,又任宰相,权势与君主等同,照此发展下去,我担心陛下不能久安于天子之位!”

李昭德一番话直听得武则天如闻惊雷,她不安地拍打着龙椅上的扶手,像是从一场噩梦中突然警醒。她盯着李昭德的眼睛,冷冷地说道:“朕没有想到这一点,如果不是爱卿提醒,朕几乎埋下了大患!”

李昭德的这番话触痛了武则天内心深处最为柔软的部分,武氏家族在历史上深有旧怨,武承嗣的父亲武元爽是被武则天流放而死的,所以从利害关系上讲,李昭德的这番话确实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