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鞋子落地的那一声巨响(第2/5页)

宋璟不同意他们的意见,他和大理丞封全祯上书说:“张昌宗已经非常受宠,也非常荣耀了,他还找人看相,想干什么!?李弘泰说他为张昌宗占卜到了有皇帝气象的纯“乾”卦,张昌宗为什么不把他交到司法部门治罪!?他虽然声称已经奏报了,终究还是包藏着祸心,依照法律应该斩首抄家。请把他收押起来,严加审问!”

武则天当然不会真的杀掉张昌宗,所以她采取了“拖”字诀,留着宋璟和封全祯的奏章不批示。

宋璟又向武则天面奏说:“如果不收押张昌宗,恐怕会让民心不安。”

武则天没办法,只好说:“你暂时先停止调查,等收集到进一步的证据再说。”

宋璟没办法,只得退下。

宋璟退出去之后,左拾遗李邕又向武则天说:“从宋璟最近上奏的情况来看,他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并非为自身着想,请陛下批准他的请示。”

武则天仍不答应。

为了不让宋璟牢牢盯住张氏兄弟的案子,不久之后,武则天便下令派遣宋璟去扬州办案,接着又派宋璟去查办幽州都督屈突仲翔贪赃案,后来又让宋璟作为李峤的副手去甘肃、四川一带巡视。

宋璟统统不予执行。他上奏说:“按照惯例,州县的长官有罪,品级高的由侍御史审理,品级低的由监察御史审理,不是军国大事御史中丞是不应该出去办案的。现在甘肃、四川一带并没有什么动乱,不知道陛下为什么派遣我?臣不敢接受命令。”

宋璟违抗敕命的事件,让武则天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正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现在除了忍耐,努力维持现状,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宋璟不离开朝廷,他就可以继续盯着张氏兄弟。同样盯着张氏兄弟的还有桓彦范和崔玄暐。

时任司刑少卿的桓彦范和天官侍郎崔玄暐都是狄仁杰生前非常赏识、极力推荐的人。他们也跟狄仁杰一样,是李显的拥护者。

桓彦范上书强烈要求治张昌宗的罪,崔玄暐多次要求惩处张昌宗。二人上书都是在向武则天施加压力,桓彦范更是言辞如利剑。他说:“张昌宗无功而蒙圣宠,心藏叛乱意图,此次之罪,可以说是苍天下达怒意所致。如果上奏自白即可不问罪,那么世上则无人处刑,如此放任,必导致天下大乱。”

武则天只好让司法部门研究怎么定张昌宗的罪。司刑少卿崔昪是崔玄暐的弟弟,他对张昌宗的判决是斩首。

宋璟乘机再次要求收押张昌宗。武则天无奈之下对宋璟说:“张昌宗已经向我奏报了,你先退下,容我再好好想想。”

宋璟将手中的审讯笔录呈上,却立在那里没有退下。武则天将手中材料翻得哗哗作响,翻了好几遍,依然没有表态。

宋璟只好继续奏道:“那是他被匿名信检举,实在没有办法才来自首的,谋反是大逆之罪,即便自首也不能减刑。如果不处死张昌宗,朝廷还要法度做什么!”

武则天也被宋璟所表现出的凛然姿态所震慑,她也不发火,只是和颜悦色地劝解宋璟。宋璟却旁若无人,摆出一副以死相搏的姿态,说:“张昌宗承蒙额外的恩宠,臣知道自己的话会带来灾祸,但义愤在心,就算死了也不会感到遗憾!”

或许是这句话激怒了武则天,她的脸色变得异常难看。杨再思担心宋璟再这样下去还会惹武则天生气,就以武则天的名义让宋璟退下。

结果反遭宋璟一番讥讽,宋璟鄙视地看了杨再思一眼,说:“天颜咫尺,亲奉德言,不烦宰相擅宣敕令。”杨再思只得讪讪地退了下去。

宋璟紧盯不放,武则天也不好强行回避。她有些气急败坏地质问道:“你们说该怎么处理昌宗?”宰相崔玄暐的弟弟、司刑少卿崔昪说:“按我大周律法,应对张昌宗处以大辟!”大辟就是把人大卸八块。

宋璟知道,想要上来就将张氏兄弟大卸八块,显然是不现实的。他于是再次奏道:“谋反大逆,无容首免,请速将张昌宗下狱,交御史台按问。”

在宋璟义正词严的要求下,武则天答应让张昌宗到左台(即御史台)接受调查。

宋璟大获全胜,押着张昌宗直奔御史台。宋璟急于要将张氏兄弟除掉,不等升堂,就直接站在院子里开始审问起来。张昌宗显然也被宋璟的举动所震慑,失去了往日的张狂,低声下气,有问必答,眼看就要有所突破。

就在这时,情况突变,武则天身边的一个近侍赶到。他当场宣读了武皇赦免张昌宗的敕书,张昌宗就这样得到了豁免。眼看张昌宗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傲慢地转身离去,宋璟不禁叹息道:“未能先将逆贼脑袋击碎,悔之莫及!”

其实武则天也算给足了宋璟面子,不仅没有追究他三次抗旨之罪,还叫张易之、张昌宗专程到他府上去拜谢。宋璟拒绝见他们,并让人传言道:“公事当公言之,若私见,则法无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