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俄争霸满洲,睦仁为何敢“抗俄援清”?(第4/6页)

狡猾的日本人担心的正是大清朝廷会热情出兵来“帮助”他们,以此破坏《英日同盟》的精髓,也影响日本战后在满洲的利益最大化,比较将来还是要顾及一下“帮手”的利益的,于是日本人不断向朝廷表示,万一将来局势无法挽回,贵政府必须“严守局外中立”!

后来的事实证明,朝廷做出了这个唯一“正确”、也最屈辱的选择。

对于沙俄,此时的日本并没有直接出面,而是暗中“支持”朝廷轮番与沙俄谈判,希望能让他们退出满洲,当然,这是没有什么效果的。1903年7月,除了周围全是沼泽和湿地的贝加尔湖那一段,西伯利亚大铁路以及南满支线全线通车,运兵通道都有了,尼古拉二世就更加有恃无恐了,开始“全面开发”满洲,在俄军的保护下,鸭绿江伐木公司、矿业公司纷纷成立,俄国人在大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里大肆砍树,在地下挖宝,赚的钱都是直接上交皇室,连尼古拉二世的老妈(皇太后)也入了股。然后,俄军向朝鲜扩张,小股俄军越过鸭绿江,在朝鲜北部的龙岩浦建立军事基地,将战火烧到了朝鲜境内,正式挥刀指向被日俄共同视作“利益线”的大火药桶朝鲜!

睦仁的御前会议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召开的,对于睦仁和日本来说,朝鲜是当年发动战争“打”下来的,自然要着急上火,会议最后决定在大清朝廷谈判没有效果的情况下,由日本直接出面与沙俄谈判,日本的底线自然还是那句话——“满韩交换”。

所谓满韩交换,就是只要俄国无条件同意朝鲜属于日本,不再打朝鲜的主意,那么日本就会有条件同意俄国占领满洲。这个“有条件”,就是俄军虽然可以占领满洲不撤军,但必须承认满洲是大清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确保大清对于满洲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由于日方是“有条件”而俄方是“无条件”的,所以日本不同俄国谈朝鲜问题,只谈满洲问题。

对于睦仁和日本人来说,这是一个为了他们利益的极为高明的考虑。

在俄军占领满洲已经是事实的情况下,日本先确保得到朝鲜,确保“利益线”,而只有要求俄国承认满洲的“主权”属于大清,才不会在将来堵死日本以及英美等列强在满洲捞取利益的通路。主权是大清的,日本或英美列强要在满洲取得某块“租界”或者要求开商埠、修铁路,才可以撇开俄国与拥有“主权”的大清朝廷单独谈判(这个很容易办到),所以这既符合日本未来的利益,也符合英美等其他强国的利益,更没有违背《英日同盟》的内容,从而达到孤立俄国的目的。

尼古拉二世对这个天才般的想法简直赞叹不已,他的态度也很简单:满洲问题不是俄国和日本的问题,而是俄国和大清朝廷之间的问题,日本不得干涉大清的内政(也比较无耻)。所以,俄国只和日本谈朝鲜问题,不谈满洲问题,俄国不能“无条件”同意朝鲜属于日本,只能同意在朝鲜境内以北纬39°划一条线,三九线以南的土地包括首都汉城在内,才归你们日本所有。

看来双方不仅分歧很大,连价值观的差别都很大,一个想独霸满洲,实际上是抵制英美的“门户开放”政策;另一个也极力想拉英美下水,帮忙共同对付俄国。从这次御前会议之后的1903年6月至1904年2月,双方你来我往谈了八个月,换了无数个地方,拍烂了无数张桌子,谈判仍然毫无结果。日本人总算是明白了,与沙俄争利,那无异于与虎谋皮,俄国人向来是很不会看人脸色的。

但对于睦仁和明治政府来说,谈判没有结果并不意味着这件事情没有结果,早在那次御前会议上,就已经形成了另外一个决议:谈判的同时必须做好战争的准备,谈的只管谈,打的只管打,陆海两军必须在绝密的状态下为开战做好一切准备。

但要最终决定开战,实在是无比艰难,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都将是日本选择的一条自我灭亡之路。

实力对比:日本毫无胜算

先来看看陆军方面,按照战时编制,把预备役算在内,俄国陆军总兵力超过500万,日军不到60万,只大约相当于俄军的八分之一。而海军方面,俄军舰队的总排水量超过80万吨,日本约为26万吨,这还不错,有三分之一了啊,而且俄国的舰队都是伴随领土扩张打出来的,整整打了几个世纪,当他们纵横海上的时候,学习明清闭关锁国的日本还只有渔船。

当然,根据甲午战争的经验,当时的大清也是人多枪多、船坚炮利,两军最终还是要看战斗力对比,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尼古拉二世只会很吃惊地问:“这也要比吗,兄弟?”

1903年5月,带着探查的目的,俄国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特意访问了日本,在观摩了日军的训练后,他发表了言论:“我认为一个俄国兵完全可以对付三个日本兵,如果日俄之间发生战争,对于我们来说,不过就是一场军事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