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乃木希典的破局:失败中的艰难战术创新(第2/8页)

南山之战后,在乃木希典学习第二军战报的同时,康得拉钦科同样在学习俄军战报,他认为必须对旅顺的防线的工事加以加固和改造,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为了防备日军夜袭,必须将铁丝网通上强电流,反正旅顺有军用电站,电费是不要钱的。

于是乎,当那队工兵用铁剪去剪铁丝网时,就被电死,即使没有立即被电死,也像小鸟一样被挂在铁丝网之上,被俄军从容打靶,而随风左右摆动那一幕,不过是还剩最后一口气的人在不住地痉挛和抽搐。

他们止步于铁丝网之前,全灭。

接到前方的这个战报,第一师团全军大哭!

他们发起了不要命的强行攻击!轮番突击,毫无休整,如发疯了一般,经过连续两天两夜的激战,第一师团终于完成了攻占大顶子山的任务,而所有的幸存者都已经是蓬头垢面,双眼通红。

缺口已经打开,但再没有力气向东北线前进一步,斜插至东北三堡进行包抄的任务,失败。

在第一师团进攻的同时,乃木希典亲自在东北线的正面战场上指挥,东北三堡过于强大,非人多不足以吸引俄军的注意力,这也是他派出两个师团的原因。8月19日凌晨,乃木希典拉出了第三军所有口径的火炮,包括小口径的速射炮,对东北三堡实施连续一个多小时的炮火准备,炸向俄军的炮弹超过了十万发!

最坚决的攻击之势已经形成,突向核心工事之前又是熟悉的一幕:“跑道”、铁丝网、护垒壕,接到第一师团的通报后,乃木希典终于找到了破除电网的方法:用特制的挂钩搭在电网上,将电流引入地下,反正俄军的电费不要钱啊。

铁丝网被破除了,“突击!”随着前线指挥官的手势下达,大规模的突击立即发动,所有的步兵像同时开启了身上的某个开关一样,端着枪,猫着腰,潮水般地向前冲去,黑压压地压向首当其冲的东鸡冠山北堡垒!

然而,堡垒里的俄军依然很镇定,他们要让日军知道:什么叫没有电,也能让你们全灭。

等步兵进入机关枪的最佳射程之后,堡垒里的马克沁重机枪猛烈开火了,日军没有任何掩体,射出的步枪子弹只能打在一米多厚的水泥墙壁上,而俄军的重机枪是居高临下地扫射,不需要瞄准,闭着眼睛扫射就是,一扫就是一大片,对机枪子弹没有扫中的日军,再用步枪逐个消灭。

乃木希典强令各师团:务必排除万难,轮番突击,达成最后目标!

强突之下,步兵终于来到了又深又宽的护垒壕之前,不过这难不倒乃木希典,战前他特意视察了南山阵地上的护垒壕,工兵们根据测量的宽度制造了一批用于搭桥的竹梯子,现在,乃木希典精心准备的竹梯子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然而,一个意外情况又出现了,所有的梯子都搭不成桥,放出去的那一头纷纷栽进了壕沟里,日军中有人急得大喊:梯子太短了!太短了啊!

见到这一幕,堡垒里的俄军只能得意地狞笑,原来早在战前,康得拉钦科似乎也预见了乃木希典会使用搭梯子这一招,于是他命令俄军连夜把旅顺这里的护垒壕加深加宽。其实乃木希典的梯子也是比南山测量的数据要更长的,只是对于干挖坑这样的活儿,土木工程师们是完全在行的,他们这一加宽,就加出去好几米,梯子还是太短了。

相信乃木希典从此最痛恨一句话:吸取经验教训。妈的,想当年老子吸取经验教训,到头来剪个铁丝网它带着电,搭个竹梯子它还不够长啊!

堡垒里的俄军还没有来得及收起脸上幸灾乐祸的表情,突然看到了令他们十分震惊的一幕。

壕沟前,沮丧的日军并没有丝毫的犹豫,他们不约而同地扔掉梯子,抱着步枪,朝着四米多深的壕沟,跳下!

只许前进,不能后退。

无论前面是地雷陷阱,还是万丈深渊,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哪怕是只前进一步,哪怕是只接近堡垒一米,都是胜利!

壕沟已经加深到四米多,只要跳下来,即使不被摔伤,也是很难再爬出去的,堡垒里的俄军茫然地望着这一切,他们不明白这批日军为什么要自寻死路,明知突击无望,还要白白牺牲。俄军用机枪和步枪子弹做出了回击,随着一阵阵猛烈的射击,日军惨叫着倒在沟底,跳入壕沟的突击队,全灭。

此时的乃木希典已经把司令部移到距离突击前线只有两三公里远的地方,并且亲自站在高地上指挥,这已经进入了俄军大炮的射程了,如果俄军眼尖的话,打一发炮弹过来就解决所有的问题了。但乃木希典就是要以这种方式来激励将士,他命令:全军不再与东北三堡过多纠缠,在牵制其部分火力之后,分三路直取望台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