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东乡平八郎第二战:运用“T”字战术失败(第2/8页)

陆上的盲打还只打了三天,维特格夫特就受不了了,要整舰队出港,这实在出乎东乡平八郎的意料,但不管他出港的目的是什么,联合舰队都必须寻找战机,按照既定战术引诱维特格夫特到深海作战。但东乡平八郎感到严重的地方在于,他很可能要把握不住这个战机了。

军舰是以蒸汽为动力的,从锅炉升火到起航需要一段时间,达到最高航速更需要时间,几百吨几千吨的驱逐舰和巡洋舰还好说,上万吨的战列舰就只能等待了。虽然在圆岛锚地,东乡平八郎命令军舰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满载煤炭、淡水和弹药,做好随时出战的准备,但此时与维特格夫特相距已经有近百公里,东乡平八郎在理论上已经失去了追赶的可能!如果连追都追不上,还谈什么打?

东乡平八郎立即命令驱逐舰和巡洋舰率先出发,同时命令之前分散在老铁山和大连湾监视的各军舰火速出航,先不惜一切代价拼命拦截住太平洋舰队,哪怕是被击沉,也要为战列舰的到达争取时间!

东乡平八郎的预料并没有错,如果按照正常情况,维特格夫特是可以向着海参崴一路畅通而去的,留给东乡平八郎的将只是水花。然而,原本就很混乱的太平洋舰队终于又出了状况,一艘战列舰主机发生机械故障,航速大减,维特格夫特下了一道简单的命令:等着它。等这艘战列舰的主机修好后,舵机又出了毛病,整支舰队竟然又停下来等它抢修,看来,维特格夫特就像是一位土财主,舍不得扔下战列舰这样的重大财产,舍不得令它返航,更担心一旦违背“皇上令我将整支舰队带往海参崴”的命令而受到追究,于是一次世界海战史上大舰队出航中少有的混乱和愚蠢就这样上演了。当然,一艘战列舰的主机和舵机相继发生故障,这也是在训练有素的大舰队中很罕见的,而原因就是维特格夫特一直实行的龟缩战术,战列舰打死也不出港,长期停泊导致故障的缘故。

好吧,总算是修好了,维特格夫特又重新出发了,他的舰队平均航速也降到了13节,与此同时,东乡平八郎的战列舰完成了升火升压,达到了最高航速18节!中午时分,在接到战报6个小时之后,三笠号上的观测兵终于目测到了太平洋舰队,东乡平八郎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进攻旅顺6个多月以来,他几乎每天都在盼望着能与太平洋舰队有一场真正的大决战,谁也没想到,盼了6个多月,却在这个时候猝不及防地到来了。但这个时候是东乡平八郎最不希望的时候,因为它是联合舰队的低潮期,战列舰数量对比处于下方(4:6),由于战列舰少,305毫米大口径重炮也少(16:24),其他巡洋舰、驱逐舰等由于连续多月对港口的围困,损耗极大,士兵们也十分疲惫,伤痕累累。但东乡平八郎已经没有了选择,只能先抓住这次机会,因为上天是不会根据你的意愿来给予你机会的。

东乡平八郎尝试“T”字战法失败

此时的东乡平八郎一心想打一场决战,他仍然无法完全判断维特格夫特的出港意图,更加不清楚维特格夫特竟然是要率领太平洋舰队去往海参崴。东乡平八郎只能先满足他最基本的目标——要全歼太平洋舰队,首先必须在海上堵住维特格夫特,不能让他在见到自己后溜掉,尤其不能让他再一溜烟地跑回旅顺港!

于是,在东乡平八郎的指挥下,联合舰队在太平洋舰队面前跳起了“秧歌”,一会儿从太平洋舰队的左侧转到右侧,一会儿又从右侧转到左侧,多次变换航向和队形,就是担心维特格夫特在发现联合舰队后掉头返回旅顺。而无论东乡平八郎指挥联合舰队如何扭,维特格夫特就是不理他,指挥太平洋舰队径直朝前开去,东乡平八郎始终在注意着太平洋舰队的航向,此时两大舰队正分别保持着“1”字纵队,几乎是正对着相向航行,随着航行正逐步接近射程,东乡平八郎不等进入射程,下令瞄准维特格夫特旗舰,开炮!

还没有进入射程就开炮,东乡平八郎其实并不是浪费炮弹,他正是要吸引维特格夫特的注意,以两大舰队航向的相对关系,打出那个他在决战中梦寐以求的战法,那个足以全歼太平洋舰队的厉害战法。

多年以来,正是因为全歼一支装甲舰队极其困难,世界各国的舰队司令都曾梦想能在实战中打出一种理论上可以全歼对手的战法——“T”字战法(或者以汉字命名为“丁”字战法),这种战法是让己方舰队成为一“横”,而让敌方的舰队成为一“竖”,以一“横”压制一“竖”。这样做能使本方的舰队取得两个绝对优势:一是由原来的舰首对敌,改为以舷侧对敌,而军舰的舷侧有更多的火炮,实现每艘军舰都能以最多火炮攻击对方的目的;而更加重要的是,由于这种相对应的位置关系,横向上的几乎所有的本方军舰都可以同时夹射敌方最前面的军舰,而敌方由于是“1”字纵队,前面的军舰会挡住后面的军舰,使后面的军舰有力使不上,只能看着前面的军舰被夹击,等到后面的军舰赶上来,前面的军舰也就被收拾得差不多了。就这样一个循环往复,本方舰队能够迅速形成在局部以多打少的优势,以己方最强的火力打击敌方最弱的火力,一艘艘地收拾敌方军舰。也就是说,无论是舷侧的最多火炮攻击,还是以相对位置上最多军舰攻击,“T”字战法都为本方舰队最大化地实现了人为制造局部优势,所以堪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