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东乡平八郎第二战:运用“T”字战术失败(第3/8页)

而太完美的东西也往往只能在理论上实现,一旦要变为现实,就会出现几乎不可能克服的困难,“T”字的一“横”一“竖”需要结合得相当紧密,双方都“配合”得天衣无缝,所以这个战法只能以假设敌方舰队静止不动为前提来设计。而一旦到了战场中,敌方舰队静止不动等着对方去画一“横”的现象是不会出现的,大家都不是傻子,你运动时,对方也会运动,也会随时调整航向,最后的结果是造成任何一方永远无法形成“T”。

所以,多年以来,尽管有很多舰队司令都梦想能打出“T”字战法,但从来没有人在实战中成功尝试,它一直只是在书本上来讨论,一直活在传说之中,一直被认为只在理论上存在。

东乡平八郎并不信这个邪,为了实现全歼的目标,他要第一次尝试“T”字战法,战场上的事情,只有尝试了才知道有没有可能,万一维特格夫特真的会有那么傻,主动“配合”送上一个“T”字战法呢?此时两大舰队是以“1”字纵队相向航行,东乡平八郎就必须率领联合舰队大角度转弯,以便形成压在维特格夫特前面的那一“横”,而这正是东乡平八郎在双方射程之外就开始发炮的原因。

原本以“1”字纵队航行的舰队转弯形成“一”字形横队,就会在海面上留下一个固定的转弯点,不仅转弯的军舰无法向俄军炮击,就算是跟在后面等待转弯的军舰也因为被前面己方的军舰挡住视线而无法炮击。那么对于维特格夫特来说,他要做的事情很简单了:对着那个固定的转弯点,就像打一个个主动送上门来的固定靶子一样,轰完这艘再轰下一艘,将无法还手的联合舰队从头到尾轰个遍,直至反过来将联合舰队全歼!所以,关于“T”字战法也有一个简单的常识:不要进入射程后转弯,否则那是自取灭亡,各国舰队司令也从来没人干过这样的蠢事。

东乡平八郎也没这么蠢,他明智地率领舰队在射程之外远距离转弯,转是转成功了,也就是说联合舰队已经形成了那一“横”,但接下来的这一幕却是令东乡平八郎哭笑不得的:维特格夫特原本的那一“竖”却不见了,原来他见到联合舰队在远处转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也来了个原地大转弯,然后修正航向,竟然从东乡平八郎那一“横”的队尾给溜了出去了,双方的相对距离迅速拉大!

东乡平八郎的尝试失败了,看来维特格夫特也并没有那么蠢,寄希望于对手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确实概率很小,“T”字战法也确实只能在理论上存在。由于维特格夫特利用联合舰队转弯的时间差,已经跑出去很远,差不多又要成功溜掉,东乡平八郎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好率领联合舰队又追得好苦,老老实实等双方距离再度拉近,进入了射程,他下令各舰仍然瞄敌旗舰太子号,集中开炮!

这个时候,炮战才算是正式打响!太子号多处中炮,此时的维特格夫特彻底被激怒了,他只想去海参崴,东乡平八郎却一会儿在他面前扭秧歌,一会儿摆什么“T”字造型,这又不是跳广场舞。看来又溜不掉了,开打吧!

维特格夫特也命令所有的军舰朝东乡平八郎的旗舰猛烈开火,真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一发大口径重炮炮弹击中三笠后桅杆,当场炸死8个,还没有等大家缓过神来,又一发炮弹落到了舰桥旁的手旗信号台,多人被炸飞。此时东乡平八郎正在舰桥上,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惊呼,朝东乡平八郎站立的方向望去,只见人还站在那里,但鲜血溅到了他的脸上,正顺着两颊往下流。还好,还好,看来司令长官人还活着,只是要擦把脸而已,反正他有的是手帕。而大家又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只见爱整洁的东乡平八郎连脸上的血也没有去擦,四周炮火纷飞,他就像一座石像一般矗立在舰桥上,用望远镜观察前方,似乎对周围的一切浑然不觉,根本不知道已经溅了一脸的血!

炮战开始后,东乡平八郎的注意力并没有在炮战本身,而是继续紧紧盯住维特格夫特的航向,直到双方已经交战,东乡平八郎仍然不清楚维特格夫特的目的竟然是前往海参崴。在马卡洛夫时期,东乡平八郎多次引诱太平洋舰队到深海决战,每次都功败垂成,最终都被太平洋舰队跑回港去,这个经历实在是令东乡平八郎印象太深刻了,他必须首先防备这一点,尤其是对于维特格夫特这样的懦弱之将,更要防止他战着战着发现情况不对又跑回去了。

于是,当紧紧盯住敌舰航向的东乡平八郎看到它们有再次开溜的迹象时,他立即命令联合舰队转向太平洋舰队的后面,插到太平洋舰队和旅顺口之间,断其后路,生生逼着维特格夫特继续决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