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睦仁的战略:从方向上打败俄国(第2/10页)

所谓对讲究实利的人不仅要换位思考,还要换位感受,高桥是清对这伙人感同身受,在晓之以利的基础上再动之以情,希夫终于被打动了。他以一个生意人的魄力个人就认购了500万英镑,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他已经上了日本这条船,自然会出全力,热心的希夫在伦敦带着高桥是清跑了很多个俱乐部以及金融家和实业家的聚会,把高桥是清隆重地推介出去,也把日本战争债券不遗余力地推销出去,不仅个人认购者越来越多,香港上海银行(即汇丰银行)等伦敦各大银行开始代理发行日本债券。此时正值东乡平八郎封锁住了旅顺港,保障了日军海上运输线安全,第一军成功渡过鸭绿江,日军开始在战场上显现实力,通过银行的宣传,很快又在市民百姓中卷起了一股“认购风暴”,伦敦的工人、商贩、公务员拿出多年的积蓄排起了长队,队伍中还有不少大爷大妈,最终认购者达到2万多人,认购金额超过7000万日元!

随着世界金融中心的缺口被打开,纽约等美国城市也闻风而动。以前,普通美国市民几乎没人对日本战争债券感兴趣,现在觉得有钱赚,他们也立即加入了认购大军,认购数额直线上升。据说一位检察官把自己女儿嫁妆的钱都用来买债券了,大学等各种公共团体利用基金来购买,连波士顿市政府都购买了4000日元,据说他们是计划赚了钱之后来更新一下老旧的办公家具。

此长彼消,日本的债券变成了“畅销券”,上了畅销券排行榜,俄国在法国巴黎发行的战争债券就渐渐受人冷落,价格一路狂跌,为了让本国的债券畅销,俄国人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打榜。也就是动用国家黄金储备自己去买自己的债券,以保持债券的“畅销”和价格稳定,然后又开始积极炒作,给巴黎的各大记者塞红包,要求他们鼓吹俄国的好话。但可惜的是,种种努力都无法阻止俄国战争债券卖不动的颓势,俄国战争债券很快跌出了榜单之外。

最后,高桥是清总共筹集了3亿日元的款项,在“融资”战场上成功地击败了俄国,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而日本国内对花钱似乎并不是省吃俭用,至少在一件事情上不是如此。他们竟然把100万日元的巨款直接给了一个人,还对钱的去向不闻不问,既不需要看资金使用计划,也不需要看开支明细,这个人其实也是全世界为日本找帮手的人,只是他的方式有些特别——为沙皇政府再找一个敌人,他就是“深入敌后”的那个人,后来有日本“特工之王”之称的明石元二郎。

明石元二郎相貌平平,让人实在看不出有什么能够做特工的本领,甚至看上去有些蠢,不过据说奇才都是这样的,比的就是跟别人不一样,明石元二郎绝对是从外表到行动都实践了这一点。后来立功之后,老军头山县有朋特地接见他,他和领导聊天聊得很投机,想上厕所又怕被耽误,怎么办呢?就在一旁当场撒起尿来,边撒边聊,不耽误。

看来这似乎是位不拘小节的狂士。事实恰恰相反,工作中的明石元二郎心细如发,有着狐狸一样的警醒。开战之前,他和广濑武夫一样是日本驻俄使馆武官,开战之后转移到了瑞典,他要给沙皇政府找的敌人就是俄国国内的革命者,只要策反这些革命者在俄国国内引爆革命,颠覆沙皇政府,俄国就打不了一场持久战,而策反工作是很费钱的,并且只能搞地下工作,甚至对日本国内都要保密,这就是明石元二郎要求100万日元秘密资金的缘由。

明石元二郎已经花了很长的时间透彻地算计了俄国的各个方面,俗话说,算计乃被算计国家自身之罪,当时的沙皇俄国正是这样一个情况。明石元二郎最感兴趣的其实并不是革命党人之间不团结、缺乏活动经费和武器,让他有可乘之机,他最感兴趣的是沙皇政府本身中还有一股“暗流”,那就是他们的上层同样并不团结,政治立场分化,各集团利益对立严重,统治集团内部的一部分人同样想利用革命党人领导的工人运动来推动符合他们利益的“立宪改革”。明石元二郎算计到:革命运动不会在俄国国内遭到彻底和干净的镇压,沙皇政府中的某些势力对革命运动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只要把足够的资金和武器提供给控制了俄国命脉的全国性组织,比如铁路、通信、金融等等,那就如同在后方出动百万大军武装占领了俄国一样,抵得上另外一个战场!

于是,明石元二郎首先是用钱去收买沙皇政府中的人,恰恰是沙皇政府里的人先向他提供情报,然后再把资金和武器提供给革命者,那才有更大的意义。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个歹毒的釜底抽薪之计。明石元二郎很快收买了包括俄军军官在内的十几个人,组建起沙皇政府中的“反政府网络”,由他在瑞典遥控,明石元二郎特别注意“保护”他们,免得他们被自己上班的单位给发现了,他给每个人都单独配备了联络员,采用单线联系,让他们彼此之间并不清楚。一般情况下只采用口头传递情报,万不得已需要寄出情报时,就用双重信封,里面装情报的信封写事先预定的姓名,万一被发现,就说这是一封受人委托转寄的书信,我自己也上当了,而明石元二郎在瑞典的收信名字和地址有十几个,还有女人的名字,他的笔迹也不停地换来换去,以逃过俄国宪兵和密探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