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马关条约》:赔得远比纸面上多(第2/4页)

可李鸿章一来到北京,慈禧就病了。

她病得很重,谁都不见,连光绪前来请安也不能见。她指示:李大人和谈的事情,就和皇上谈吧,皇帝做主了,就等于她做主了。

老狐狸要推卸授权的责任了。

李鸿章不急,他还是那个打算,没有得到慈禧或者光绪明确授予他的割地之权之前,没有得到朝中实力派王公大臣的默许之前,他就赖在北京不走,自己不能去背这个骂名。李鸿章知道朝廷会急的,即使慈禧不急,光绪也会急的,毕竟他是这个国家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太监不急,大臣不急,他必须急。

光绪也不傻,他极不甘心地前去请慈禧定夺,一定要见上慈禧一面,问问病情,表表孝心。于是他跪在慈禧寝宫外,高喊“恭请慈圣大安”,而里面久久没有回音。慈禧的贴身太监实在看不过去了,出来传话,悄悄告诉光绪:皇上您请回吧,太后是不会见您的。“今日太后不仅肝疼,还拉肚子,手臂酸到连抬一下的力气都没有,她怎么能见您,太后说了,皇帝请回,一切遵皇上旨意可也。”(《翁文恭公日记》)

光绪十分郁闷地离开了内宫,回到大殿,只好一个人发呆。他的太监告诉他:李中堂在等着您的“圣训”呐!

李鸿章其实也在想办法,这个办法还是他的老办法——以夷制夷。在英国驻北京公使馆,李鸿章秘密前去拜访了英国驻华公使,李大人拿出一份《中英同盟密约草案》给英国驻华公使,里面的条件很诱人,只要英国出面使日本结束战争,并能够使清国不需要割地,为报答这一“大恩”,清国可以让英国在今后若干年内由英国独揽改组和控制清国陆海两军,独享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之权,而且还要为英国通商增开几个新的口岸。

这份条约已经相当于自动成为英国的傀儡政府,把朝廷对国家的实际管理权移交给英国政府。

只要不割地,朝廷面子上就会过得去,清国的老百姓也不会清楚我们和你们达成的这些私下交易,也不会造反,这是为了朝廷统治的长治久安,千秋万代啊。

英国公使看完这个方案后,微微一笑:李中堂又要耍小聪明了。

人家英国也想独吞清国,但是这又是不可能的,因为世界上的强国除了它大英之外,还有很多,大家都在垂涎三尺,根据实力保持着平衡。一旦有国家彻底打破这种平衡,一定会不得不成为其他强国的攻击目标。比如俄国就不会答应,到时候英俄一战,英国肉没吃到,还要有重大损失,这种生意是不能做的。

此时,野津道贯已经攻下了田庄台,兵临山海关,光绪知道他已经无法再拖下去了,开始在皇宫里写授权书,明确授予李鸿章割地的全权。

慈禧的病奇迹般地好了。帘子背后,她那大病初愈的声音又响起:你们的这些主张是大违我意的,不过既然是你们跟皇上商量好的,我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事也算是定规了,那就这么办吧。

李鸿章上路了,他的目的地是马关,去签署一项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对清国条件最为苛刻的条约。

《马关条约》全文:

1.清国从朝鲜撤军并承认朝鲜“自主独立”,不再是朝鲜宗主国;

2.清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以及辽东半岛给日本;

3.清国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

4.清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5.清国给予日本片面最惠国待遇,允许日本人在清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投资设厂,日本商民运进中国各口岸货物须减税并免除厘金;

6.清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

《马关条约》的文本传到俄国。沙皇看到第一条高兴了一下,清国失去了朝鲜,朝鲜对清国的朝贡、典礼永远废止,以后俄国势力进入朝鲜就方便了,这是俄国人希望看到的。

看到第二条就不爽了。东北一直是俄国虎视眈眈的地方,俄国人早已经把东北看作了自己的地盘,现在日本竟然要从清国割走辽东(包括旅顺、大连湾等地),即使清国好欺负,俄国也不是好对付的啊。

沙皇表示十分生气,决定武力干涉。还叫来了两个朋友:法国和德国。

法国一直是俄国的朋友,1871年法国和德国打了一仗(普法战争),德国正是通过这一战完成统一,成为新兴的欧洲强国,之后法国就和俄国结盟对付德国。而德国在努力修补与俄国的关系,因为德国在清国还没有一块地盘,最迫切的是在清国建立一个海军基地,让德国的舰队能够到达这里,才好抢地盘。德国刚刚强大,在清国没什么势力,这个野心需要得到这一地区的霸主——俄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