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第2/5页)

宋双便命手下将车仗行李悉数发还出来,由昝青云带人护送李固和卢府众家丁离寨下山。

到了山口关隘处,昝青云将李固唤至道旁茅舍,做出神秘状对李固道,我且将底细告诉你。我们宋寨主欲邀你家主公在此落草,坐山寨的第二把交椅。你家主公已有应允之意。暂且留在这里,就是要细商合作大计。不日之内我们便将派人去大名府接卢公家眷。你此番回去,须帮助做些准备。又道此事切宜机密,万勿走漏风声云云。李固听了,惊疑忐忑不已,却又不敢多问,唯有诺诺应下,惶惶然地带着车仗昼夜兼程赶回了大名府。

贾氏和燕青见李固与众家丁未到预计的归期便返回府来,又不见卢俊义与他们同归,颇觉奇怪。李固在归途中已告诫家丁,回府后不得透露被劫持上小梁山之事,免得招惹祸端。此时当着府上众人,他也不便实说,只道是于旅途中遇到了高明术士,已将那所谓的血光之灾破解,所以就无须再继续东行避祸。主公要顺便拜访商界朋友,考察洽谈几桩生意,乃令我等先行送车仗回府。

这番话编得还算入理,府上人等基本未听出破绽,便皆欢天喜地,说了些主公素来积德行善,自可逢凶化吉之类的赞叹语言,各自散去。李固就向贾氏使了个眼色,说道主公尚有几句言语,嘱我捎给主母。

贾氏明白李固有话要单独与她说,就让他随自己到了后面的绣房,屏退贴身丫鬟,问他道,你还有何事要说?李固便悄声密语,备述了此行实乃中了小梁山贼寇骗局,于途中被劫上山寨的真相。最后说到,据贼人称,主公已有落草山寨为其副帅之意,因此不曾一同回府。或许过些时日,山寨即要派人来接眷属上山。

贾氏听李固道出这番头尾,当时惊得花容失色,呆若木鸡。李固忙劝她道,主母莫要慌张。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然事已至此,急也罢,怕也罢,皆于事无补,好歹想出个主意妥善应对便是。贾氏还算是个拿得住的女人,片刻的失措后,勉强定住了神,叮嘱李固道,此事不可泄露一星半点,容我想出个眉目再做道理。李固道,主母放心,我早已交代了那些家丁,谁敢乱说一个字,便割了他的舌头。

李固退去后,贾氏久坐于妆台前一动未动,脑子里却翻江倒海地折腾不已。什么子虚乌有的血光之灾,卢俊义就偏肯相信那诡言妄语,不纳人劝,一意孤行,这可倒好,真正给阖府上下招来了血光之灾。那帮贼寇也着实可恨,做什么便盯上了俺卢公。卢俊义真的会答应落草为寇吗?他素来是循规蹈矩,法度严谨,倒不像是心存不轨之人。然则海水不可斗量,他这个人,虽然是蛰居乡里,却胸怀百川,志向远大,这也是能从其日常言语中听得出来的。如果遇到适宜的时机,遂了他叱咤风云的心愿抱负,做出一个骇人听闻的决定,却也不是毫无可能。

贾氏这样翻来覆去地胡思乱想着,甚是痛恨卢俊义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全不将一家老小的生死存亡挂在心上,在心窝里早将他咒了个千遍万遍。

这件事如何应对为是呢?

想了两日,决断不下,贾氏又密召李固来绣房商议。

这两日李固已从燕青手里接回了分内职事,表面上在勤恳打理府上的事务,内心里也是翻腾得紧。对于卢俊义是否真会应允上山落草,他自是怀着七八分的疑惑。但是以卢俊义的豪侠秉性论之,李固亦感到这种可能性也不是一点都没有。倘或卢俊义一时头脑发热,做出了这等惊人的举动,自己该当如何呢?

跟随着卢俊义上山,李固是一百个不情愿。莫道那是大逆之罪,只就那种动荡无定的贼寇生涯,李固也是适应不了的。如果卢俊义逼迫自己随其落草,自己又将如何抵挡?卢俊义的脾气李固了解得再清楚不过,一旦他决定了的事,那是很难再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的。

思来想去,李固觉得,欲得明哲保身,只有利用贾氏这块挡箭牌。见贾氏又召他密议,李固便趁机进言,落草造反乃大逆之罪,一旦事发要被满门抄斩,而且会株连九族,随主公上山是万万行不得的,这个主意主母一定要拿准。贾氏点头道,我也是这般想。但如果卢俊义真的已入贼伙,我们就是不随他上山,恐怕也未可全然逃脱干系,那么又当如何是好?

李固沉默着,一个十分恶毒的念头,悄悄地从他心底里滋生了出来。但是他没敢贸然张口。

贾氏此时已是将李固当作唯一的依靠。见李固垂头不语,只道他也无有什么主见,不禁心下惶然,伤心垂泪道,不知我姓贾的前生造过什么孽,直落得这般命苦。李固见状,也觉凄怜,忙从旁取了一方罗帕递上去,嘴里殷勤劝道,主母莫急,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会让尿憋死,办法总是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