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第2/6页)

将某个人的父母妻儿等抓起来,以杀其亲属的头颅相胁,逼迫其人露面,这种法子十有八九是可以成功的。李师师上无父母,下无子女,旁无兄妹,但还是有一个人可以利用,那便是镇安坊的鸨头儿李姥姥。这些天来,张邦昌为了寻找李师师,对师师的身世经历、人品秉性都进行了详尽的了解分析。他知道师师乃是由李姥姥从小养大且调教成才的,李姥姥平素里待师师不薄,师师与李姥姥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的恩谊成分,与一般的歌伎和班主关系有很大的不同。而李师师这个人又很重义气,积怨可泯,但承恩必报。

如此说来,以李姥姥为饵诱使李师师上钩,颇堪一试。

不过如何试法,还要斟酌。李姥姥毕竟不是师师的亲生父母,以绑杀李姥姥相胁,逼迫师师出面解救,其威胁力不够巨大。而且这个伎俩的意图也过于直白,倘或师师不愿挺身而出,反倒给她敲了警钟,下面再玩什么花招就全不灵了。所以这个诱饵既然要下,就要下得巧妙,下得不着痕迹才好。

思路打开了,办法总会有的。张邦昌在厅堂里的方砖地上踱了不到半个时辰,已然将其谋略考虑成熟。他振臂舒怀,额手自赞道,此诚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非邦昌无此神来之笔,看来果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张邦昌采取的方法,乃是遣人化装成趁火打劫的歹人,公然闯入镇安坊大肆抢掠奸淫,并将苦苦哀求他们手下留情的李姥姥和几个姑娘当场打死。张邦昌事前将其意图报知了金军驻军将领萧庆,萧庆即命部属对镇安坊发生的骚乱不予干涉,不必理睬。

歹徒行凶镇安坊后,张邦昌马上着人在四面八方广布消息。不出多时,汴京城里的大街小巷便传遍了此信,道是赫赫有名的镇安坊遭到了来历不明的歹徒的空前浩劫,班主李姥姥及若干妓女横遭强暴,当场丧生,因无钱收敛而陈尸堂中,其情其状惨不忍睹云云。张邦昌揣测,李师师听到了这个消息,断然不会无动于衷。

张邦昌料想得果然不错。

消息是蕙儿先听到的。当时她正在街头上找地方买菜。自打金军破了城池,汴京城里的大小铺面俱被洗劫一空。侥幸有点存货匿了下来的,也都不敢在这时候营业。一时间城里市面上萧条到了极点,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几乎无处可觅。蕙儿跑了七八条街巷,好不容易才高价购得了几条半干的萝卜,正欲再到别处去看看时,听到了镇安坊出事的消息。蕙儿心下凄惶,便忙不迭地奔回住处,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李师师。

师师现在的住处坐落在城东的一条静巷深处。这套房产是师师早在镇安坊时就置下,以备日后退隐使用的,所以选址比较偏僻静谧。后来她作为女冠住进了慈云观,这套房子便暂时没有启用,亦无人知晓这套房子的房主是谁。除此之外,在城西师师还有一处院落,是宋江代表梁山泊部队,为感谢她斡旋招安有功所赠。当时师师坚辞不受,但宋江还是给她留下了房契。师师就打算将这套房子留给蕙儿。因蕙儿一直不愿离开师师,那套房子此前亦未用过。常言道,狡兔三窟。师师之所以敢于留在汴京而不出逃,多半也是因为她在城里拥有这么两个秘无人知的藏身巢穴。

城东这套房子更有一个妙处。这套房子先前的房主是一个大富户,为便于储藏财宝和防备打劫,建房之初便在厢房里面修有暗室,遇到非常情况藏身其间,外人丝毫看不出破绽。所以师师和蕙儿移居此处后,住得非常安全。由于外面传闻金人索要师师甚紧,因而自破城后师师基本上没有外出,有需要出门的事皆由蕙儿去做。

师师预先在房中存贮的粮食油盐足以使她与蕙儿熬过这个冬天,只是蔬菜短缺,她们已经六七天没见一片菜叶了。这几日蕙儿出去,主要就是为了弄点蔬菜来吃。哪怕是觅得一点干菜腌菜或者烂白菜帮子,亦如获至宝。师师怕蕙儿频繁外出遇上危险,屡劝蕙儿暂莫出去,但蕙儿为让师师尽量吃得舒服些,仍是时常出门。好在她为人机敏,看到金兵远远就能避开,这些天来进进出出的总算没出什么事,还给师师带来了不少外界的消息。

师师听蕙儿进院的脚步声有点张皇,心里不禁咯噔一跳。近来听坏消息听得多了,她和蕙儿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今日见蕙儿的神色非同往常,师师便知必是有噩耗了,却不承想是镇安坊遭到了血腥浩劫!

那镇安坊虽然是个承欢卖笑的场所,但李师师自幼生长于斯,从被李姥姥收养至出居慈云观,其间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可以说师师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和最难忘的传奇岁月,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因而在师师心里,是将镇安坊当作自己的老家来看待的。而那李姥姥,虽然有一般的老鸨身上都有的庸俗刻薄、见钱眼开的毛病,但她对李师师却的确是呵护有加、关怀备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李姥姥的刻意栽培,就不会有师师在汴京城里的花魁地位。教坊里的姐妹多年来与师师相处得亦很融洽,当京城的形势吃紧时,还有人专门去慈云观看望师师,劝告她早做应变准备。这些恩德和情谊,师师始终是铭记在心,念念难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