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亲王十字军(第3/6页)

阿历克塞一世的回应是通知戈弗雷,除非他把所有占领的罗马领土还给拜占庭,否则他将无法通过这里。但戈弗雷依然不为所动,于是阿历克塞进一步施压,对他们关闭了帝国市场。戈弗雷终于忍无可忍了,他早听说于格之前就被投入监狱,直到他宣誓效忠才被释放,现在他已经看到了皇帝的背信弃义。愤怒之下,他率领部队扫荡了君士坦丁堡的郊区。

阿历克塞一世意识到自己把戈弗雷逼得太狠了,他立刻恢复了对十字军的物资供应,并匆忙把于格派去戈弗雷的营地,向他保证于格绝对没有被关入监狱或受到虐待。戈弗雷召回了掠夺部队,不过对于于格让他宣誓效忠的请求则充耳不闻。在他看来,自己已经表现得十分克制,而且丝毫不惧皇帝的低劣手段。于格想要巴结阿历克塞一世,没问题,但他戈弗雷可不是卑躬屈膝之徒。53

整整3周,戈弗雷都拒绝宣誓,但皇帝也没有降低要求的迹象。骑士们按捺不住了,他们做出了巨大牺牲来解放耶路撒冷,不明白为什么无法通过这里,局势变得紧张起来。显然,戈弗雷必须冲破阿历克塞一世的阻拦了。

这一次,阿历克塞一世的武力威胁失败了。后面的东征军不久就将抵达君士坦丁堡,他们加入戈弗雷阵营的后果是阿历克塞一世无法承受的。因此皇帝派出了帝国军,把十字军压制在军营里。公爵看清了形势。当皇帝的代表再一次礼貌邀请戈弗雷进宫时,已得到足够教训的他同意了。几天后,他极不情愿地宣誓效忠,随后带着部队渡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与于格的队伍会合。

阿历克塞一世对待戈弗雷时,并没有展现出对待于格一样的外交手腕,这是有原因的。帝国密探一直在关注剩下两支东征军的进程,他已经得到消息:诺曼冒险家博希蒙德的军队很快就要到了。

任何谨慎的领导人都会对这个消息感到万分警惕。在东征的所有亲王中,塔兰托亲王博希蒙德是最有野心也最可怕的一位。尽管有点驼背,但这位40多岁的金发巨汉颇有几分征服诺曼底的维京先祖的风采。54博希蒙德的父亲罗伯特·吉斯卡尔是史上最成功的冒险家之一,55而他本人完美继承了父亲冒险的癖好。甚至连他的敌人都能发现他身上某种特殊的吸引力。拜占庭皇帝的女儿安娜见到博希蒙德时年仅14岁,她认为他十分可怕,但也承认他“是个奇人,令人一看就移不开眼”。

这样的人领导的军队已经足够麻烦了,而阿历克塞一世害怕博希蒙德还有个人的原因。拜占庭帝国与博希蒙德的家族已是老相识。1071年,博希蒙德的父亲把拜占庭人赶出了巴里,那是帝国在意大利的最后一个据点。10年之后,罗伯特和27岁的博希蒙德又入侵拜占庭,在巴尔干半岛烧杀抢掠。阿历克塞本人在那次战役中受了伤,并眼睁睁地看着至少3支帝国军队在诺曼重骑兵的面前被撕得支离破碎。诺曼人认为自己已经击败了皇帝,开始计划把博希蒙德推上皇位。多亏阿历克塞反应迅速,进行了多次恰到好处的行贿,才把局势稳定下来。

3年后,博希蒙德卷土重来,这一次他的兵力更强。不过好运站在了阿历克塞一边,诺曼军队暴发了瘟疫。父子俩尚未造成太大损害,罗伯特就去世了。在继母的政治运作之下,博希蒙德被完全剥夺了继承权。接下来一些年里,他一直在试图重新积累财富。

即使在当时,人们都很清楚博希蒙德加入十字军并非出于宗教目的。56博希蒙德起初计划在意大利南部壮大势力,但是计划失败了,因为他强大的叔叔不愿坐视他发展起来成为自己的敌人。当从寻找海路前往君士坦丁堡的朝圣者口中得知东征情况时,博希蒙德正在不情愿地以叔叔的名义围攻阿马尔菲海岸(Amalfi Coast)的一座城市。他迅速意识到这是一个在东方建立自己的王国并骚扰他叔叔的绝佳机会。他立刻宣布要远征耶路撒冷,并带走了大量士兵,以至于他叔叔不得不放弃围城。

博希蒙德加入东征的决定可能有些投机取巧,不过他的规划十分缜密。他带着外甥坦克雷德和一支人数中等但装备精良的军队从巴里出发,横渡亚得里亚海(Adriatic)最狭窄的地方。他的部队在达尔马提亚海岸的多个地区登陆,以免当地的食物供不应求。之后,他安心等待着通过帝国领土的许可。

博希蒙德的军队是礼仪和纪律的楷模。他们不得烧杀抢掠——尽管博希蒙德心里很想这么做——因此避免了当地人往往会对东征军产生的敌意。这点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博希蒙德选择了一条困难的路线,要穿越希腊东北部的品都斯山脉(Pindus Mountains),这里的海拔将近4 000英尺(约合1 219米)。在现今的马其顿西部,他踏上了厄纳齐雅大道(Via Egnatia)。这是一条罗马古道,蜿蜒700英里(约合1 127千米),穿过巴尔干半岛地区,终点是君士坦丁堡。在这里,博希蒙德遇到了紧张的帝国军,他们的任务不仅是保障博希蒙德军队的供给,更重要的是关注博希蒙德的动向。双方谨慎地保持着友好的关系。然而,这条古道正是10年前博希蒙德征服帝国未果时采用的进军路线,这让他显得来意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