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血地之战(第2/4页)

尽管从鲍德温二世的角度看,这可能是个令人满意的消息,但它对解决整个北部陷入的危险无济于事。鲍德温尽了最大努力展现自己的实力,他向东迎击阿勒颇埃米尔的大军,最后双方打了个不分胜负。这为他赢得了时间,但纵使大胜也解决不了主要问题。鲍德温二世不可能无中生有地变出军队守卫安条克,也不可能让士兵死而复生。血地之战后没几个月,他就向教皇发出了紧急求援,恳请教皇再组织一次东征。

在绝望的时刻,东征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来到了十字军国家。1118年的某一天,法国骑士于格·德·帕英带着8名随从抵达了耶路撒冷。与许多朝圣者不同,他们打算留下来,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基督,用手中的剑保护穷人。由于他们都表达了成为修道士的愿望,所以耶路撒冷牧首让他们立下了通常的三大隐修誓言——清贫、顺从和纯洁。

然而,这一次他们要求更多。于格和同伴都是战士,十字军迫切需要他们。他们是来效劳的,可能是在于格的坚持下,牧首增加了第四条誓言。他们要承担保护朝圣者来到耶路撒冷的任务。

这是基督教戒律与军事技巧的第一次结合。于格和同伴得到了神圣的授权,可以使用暴力来保护穷人,保持朝圣路途的畅通。为了展示这个使命的重要性,鲍德温二世把自己的宫殿分出一部分,作为他们的总部,这里位于圣殿山,曾经是阿克萨清真寺(al-Aqsa Mosque)的所在。95于格和骑士们的正式名称很冗长,叫作“基督和所罗门圣殿贫苦骑士团”(Poor Fellow-Soldiers of Christ and the Temple of Solomon),他们更为人所知的名字则是“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

于格的骑士们身着配有红色十字纹章的醒目白色斗篷,他们立刻受到了人们的欢迎。1128年,圣殿骑士团得到了教皇的祝福,有大批人应征入伍。由于他们的使命包括保护朝圣者——无论身处何处——所以很快,欧洲各地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大部分骑士忠实于誓言,十分清贫,但圣殿骑士团本身迅速富有起来。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他们提供的独特服务。由于骑士团在欧洲西部和近东的每一个国家都设有驻地,所以有了转移财产的方便途径。朝圣者可以把钱存在祖国,抵达圣地后用收条去换取对应的资产,只需要付出一点手续费。因此实际上,圣殿骑士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银行。

很快,第二个骑士团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早在11世纪之初,就有一群朝圣者在耶路撒冷建立了医院来照看旅行者。耶路撒冷陷落的前一年,所有的基督徒都被赶出了城市,医院也随之关闭。但十字军占领城市后,位于耶路撒冷旧城的拉丁圣玛丽修道院(Abbey of St. Mary of the Latins)决定再建一所医院,供奉福音书的作者之一圣约翰。他们的正式名称叫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骑士团(Order of Knights of the Hospital of Saint John of Jerusalem),成员身着黑袍,左袖上缝有白色十字,十分容易辨认。

这些修道士有一个更著名的称呼,叫作“医院骑士团”(Knights Hospitaller),他们认真对待耶稣基督的指示,善待社会中遭到忽视的群体。对病人尤其是穷人——他们称之为“圣洁的贫穷”——他们会给予特别的关照。那些无床可睡的男女会得到慷慨的招待,被赠予新衣服,享受带有肉类和酒水的丰盛饮食,这一切都由骑士团成员出钱。随着朝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骑士团也越来越壮大。到1113年,医院已有超过200张床位,组织被正式承认为宗教团体。到了12世纪,随着保护和照顾朝圣者的需求越来越强,尽管成员们从未放弃最初照看病人和穷人的使命,但集团逐渐开始了军事化转型。

两大骑士团在十字军国家的存续上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它们满足了鲍德温二世及其继任者最迫切的需求,是坚韧不拔、一心守护十字军国家的国际战士团体。

对耶路撒冷更直接的帮助,来自1122年的新一批东征者。鲍德温二世的迫切请求并未被忽视。教皇卡利克斯特斯二世(Calixtus Ⅱ,1119—1124年在位)卷入了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纠纷,96无暇组织东征,但他把求援信转交给了威尼斯总督。

比萨、热那亚和威尼斯这三个意大利海上共和国对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回应有些令人尴尬。热那亚和比萨到尘埃落定之后才派去船队,而威尼斯则根本没有参加。要不是还有博希蒙德,作为教皇的所在地的意大利就要彻底缺席了,而博希蒙德家族本身也来自法国。威尼斯总督多明尼各·米迦勒下定决心要以全球最古老、最富有的共和国的姿态,弥补最初的缺席。总督大开国库,派出了120艘战舰,募集了1.5万名士兵,于1122年8月8日起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