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3/6页)

郭如桂的话正合蒋介石之意,蒋介石一直紧锁的眉头舒展了许多。听完报告,蒋介石环顾一下四周,问道:“你们觉得怎么样?有什么建议?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解焕然之围。”

顾祝同点点头,回答:“我觉得可以,目前关键是行动要快,等到共军布好阵,再攻就难了。”

刘为章向来是鸡蛋里挑骨头之人,不急不慢地说:“解黄百韬之围没有错,但也不是那么容易,没有足够的兵力还真不行。如果将孙元良的部队调过来,那宿县城防力量是不是就显得薄弱了?万一共军要攻宿县怎么办?依我看,我们还是要慎重行事,以防再被共军捡了漏。”一如既往,凡是郭如桂提的议案,素来与其不睦的刘为章总是万般挑剔。

顾祝同知道两人不和,急忙插话打起了圆场:“宿县是我们重点防卫地区,城防向来坚固,守卫也不弱,况且有张绩武亲自坐镇,想来不会有大的问题。如果共军要攻宿县,肯定要抽调部队,那样包围焕然的力量就削弱了,刚好有利于我们去解第七兵团之围。”

会场上争论不休,杜聿明刚回来就参加这样的会议,心里着实不情愿。杜聿明清楚,自己去葫芦岛之前所提的计划一点没有实施,成为一纸空文,完全是委员长和善于和稀泥的顾祝同听信郭如桂,对作战计划一变再变造成的。“如果按这个计划执行,宿县真的难保了!”杜聿明心里这样想,但没敢说出来,原因很简单,自己刚回来,怕不太了解情况说错话,惹蒋介石再次发火。原来,杜聿明前一天回到南京后,以为蒋介石会亲自召见他,但却没有,只派何应钦、顾祝同做他的工作,让他务必不能再有其他想法,一定尽快去徐州履职。这让杜聿明倍感失落。

“光亭,你怎么想的?”正在杜聿明胡思乱想之时,蒋介石点了他的将,把走神的杜聿明惊得一哆嗦。

杜聿明赶忙说:“我刚回来,还不太了解情况。等到了徐州与刘总司令碰头后,再看如何抽调部队尽最大努力解黄百韬之围。”

蒋介石虽不动声色,内心却大大松了一口气,有杜聿明这句话,说明何应钦、顾祝同做的工作起了作用,他同意去徐州指挥了。蒋介石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说:“当前正是党国用人之际!光亭能有这个态度很好!你到了徐州,一定要想办法帮帮焕然。飞机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你今晚就去!”

会议最终确定了郭如桂制定的方案。

会议结束时,刘为章来到郭如桂身边,冷笑一声,说:“老郭,这回该心满意足了吧?”

“刘次长,我满意不满意不重要,关键是顾总长和委座满意不满意!”

“他们满意,你老郭更满意!”刘为章似笑非笑地说。

“刘次长,此话怎讲?”郭如桂问。

“不要问我这话怎么讲,你老郭心里清楚得很!”刘为章说完,扭头就走。

郭如桂十分生气,拎起公文包就冲进了顾祝同的办公室,说:“顾总长,我看老刘这个人有问题,您和委座说东,他偏要讲西,刚才又怀疑这怀疑那,不知用意何在?”

“好了,好了,都啥时候了,你俩还斗来斗去,会前刘为章找过我,会后你又来了。今后你俩有话不要再给我讲,我不愿听,也管不了,有本事就到委员长那里说去!”此时的顾祝同已经没有耐心去调解两位下属的关系。

郭如桂悻悻地离开了顾祝同的办公室。

当晚,杜聿明就乘飞机去了徐州。这一次,杜聿明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堂堂徐州“剿总”副司令差一点未正式履职就先当了俘虏。

南京到徐州仅有三百公里的距离,按说飞机不用一个小时就能到达,可杜聿明乘坐的专机飞了两个小时还没到。一觉睡醒的机长感觉不对劲,探头向下看了好一会,突然回身,掏出手枪对准了驾驶飞机的陆姓飞行员。

“快,掉头回去。”机长命令道。

原计划劫持飞机到郑州机场的飞行员知道计划被识破,只得调转方向。

“怎么还没到啊?”杜聿明发问了。

“报告杜司令,我们迷路了,找不到徐州。”机长回答。

“啊!”杜聿明苦笑了一声,“真是天不助我啊!”

驾驶员被逼调头后,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惊慌,一直飞到十二点还没找到徐州,再有一个小时飞机就没油了。机舱内的每个人惊恐万分,纷纷站起来往下看,突然有个人喊了一声:“看,左下方有灯光。”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果然看到一片灯光,于是飞机赶忙朝着那个方向飞去,巧合的是,那个方向竟然就是徐州。抵达徐州机场后,杜聿明才知道刚经历了惊险的一幕。

“看来徐州之行凶多吉少啊!”杜聿明心里暗暗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