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2/5页)

邱清泉一改往日的态度,极力附和:“说得对!说得对!”几天前,邱清泉还是信心满满,坚决主张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向濉溪口方向攻击作战,现在竟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极力鼓动起突围来。

邱清泉的话让杜聿明心生怒火,心想:“你前几天不是喊打喊得最凶吗?现在打不过又想开溜,滑头!”他回过头来看着李弥,“炳仁兄,你的意见呢?”

蒋委员长和国防部朝令夕改的指挥,已经使十三兵团司令李弥无所适从,再加上邱清泉、孙元良二人竭力鼓动其一道突围。李弥被逼得没办法了,只得卖乖地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还是让主任说话吧。只要主任发命令了,我没有任何意见,遵照执行就是了。”

一番争执后,皮球又踢给了杜聿明。杜聿明环视一周,最后还是把目光落在了邱清泉身上,不无沉痛地说道:“你们说得轻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晚了!一切都晚了!这话如果几天前说,大家齐心协力还有可能把部队完整地带出去,对老头子也算有个交待。可现在的形势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共军已从四面八方把我们重重包围。如果齐心协力能杀出一条血路还有希望,分头突围,既违抗命令,又不能保证全部成功,即便是一部分人出去了,又怎么向老头子交待啊!”

此时的杜聿明,仍然没有放弃对蒋介石尽忠的念头。作为前线指挥官,不能根据瞬息万变的态势进行决断,不是一味盲目地听从上级的命令,就是被手下人的意见所左右,最后造成了如今这种左支右绌、顾此失彼的局面,杜聿明自然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能溜的都溜了,所有的压力都在我一个人身上!”杜聿明长叹一声,紧闭双眼,长久不语。

邱清泉不由得面红耳赤,他知道杜聿明这话主要是说给自己听的。但一贯狂妄自大的邱清泉秉性难改,仍然没有警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大言不惭地对杜聿明说:“请主任放心,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我们还有几十万人马,只要能集中主力攻破一方,还是大有希望的!”

望着不可一世的邱清泉,杜聿明心中再次升起一团莫名的怒火,似乎无法容忍他多说一句。杜聿明本想打开心底的闸门,让压抑多日的怨气像洪水般奔腾而泄,但他还是强压了下来。平复好自己的情绪,杜聿明接着邱清泉的话说:“如果能集中力量攻破一方,大家都能突围出去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还真不如就照老头子的命令去打,能与黄维兵团会合最好,万一不能会合,委员长也不会见死不救,肯定会调动其他部队前来援救我们的。我也考虑了,最差的结果无非就是为党国尽忠,不成功则成仁,留得一世英名!”

杜聿明慷慨激昂地讲完,自以为能说动其他三人,可是他错了。邱清泉、孙元良和李弥三个人你看看我,我望望你,面无表情,没有一个人附和他的意见。更令杜聿明没有想到的是,会场沉默一会儿后,三人相互之间的话题突然改变了,讨论起怎么组织突围出去的方法来,其中以孙元良最为积极,邱清泉、李弥二人跟着附和。杜聿明一看这架势,知道胳膊拗不过大腿,虽说自己是个主任,但他们三人是兵团的司令,实际手握兵权,统领部队的还是他们三人,不论进攻还是突围都要仰仗他们,与他们三个闹翻,自己必定会被架空。

杜聿明是个明白人,见无人响应,只得就坡下驴,说:“大家再看看,如果你们觉得突围能成功,那我就下命令,但是各兵团必须侦察和选择好突围地点,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手中的重兵器、车辆等都不能丢弃。”

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三人已经铁了心要突围,见杜聿明的态度松动了,都频频点头。实施突围并非杜聿明心之所愿,当他违心表明自己的态度后,脸上无奈和失落的表情怎么也掩饰不住。邱清泉看到了这一点,急忙安慰杜聿明说:“主任,您放心,我们一定保护您安全突围!”

听到邱清泉的话,杜聿明苦笑一声,说:“我没关系,已经做好了为党国效忠的准备,只要你们齐心协力成功实现突围就可以了。”

此时,指挥部所在的李石林村,后勤已经做好了午饭,还没见杜聿明回来,孔汉文主动请缨,对处长龚方令说:“杜主任和几位司令可能正在开会呢,要不我带两个人给送过去吧。”龚方令想了想,觉得这样也好,不管他们吃过没吃过,送过去总没有错。

于是孔汉文装好几个食盒,带着两个人一起到了李弥的司令部所在地。杜聿明几个人来到十三兵团司令部的时候已经十二点多了,李弥以为他们已经吃过了,就没有问他们吃饭的事。几个人说着说着就把吃饭的事情给忘了,幸好孔汉文给送来了,一帮人对着孔汉文就是一通交口称赞,说还是杜主任手下的兵贴心。孔汉文和杜聿明的警卫员很熟,他们一起把食盒摆在桌子上,请几位长官赶快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