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3/6页)

最后,毛人凤给陈楚文下了命令:“你们不能只将目光锁定在李、佟、钱三人身上,龚方令和孔汉文也多多少少参与了档案转运之事,都有嫌疑,应立即电告跟随杜聿明的情报处长顾一炅加强对龚与孔的监控,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发现两人行为可疑,可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12月下旬的一天,蒋介石召集军事会议。到会的有参谋总长顾祝同、参谋次长刘为章、作战厅正副厅长郭如桂、许正春以及作战厅几位处长。但身为国防部长的何应钦没有参加,国民党部队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令这位党国军界的元老也越来越感到束手无策,自感目前的危局已是回天乏力,国民政府岌岌可危了。于是他抱着“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消极心态,借口得了严重的痔疮,不顾蒋介石的极力挽留,住到上海一家医院里疗病去了。

白崇禧也没有来。虽然蒋介石亲自打电话邀他参加会议,但他以身体欠佳为由推辞了。近几个月来,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兵败如山倒,可供调度的兵力愈发捉襟见肘。到了这个分上,蒋介石要想调动坐镇武汉、拥兵自重的“小诸葛”白崇禧,更是难上加难。

当天的会议,蒋介石倒是准时来到会议室,可见其心情之迫切。见大家坐定,蒋介石首先讲话:“战局于我不利想必大家都清楚,目前杜聿明、邱清泉、李弥他们被共军围困于陈官庄一带,近几日又连降暴雪,天气情况恶劣,空投都无法进行,前线部队面临着弹尽粮绝的困境。今天召集大家议一议,看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局。”

与会人员沉默着,眼光相互瞟了一阵,都不想先开口说话。无奈之下,顾祝同先开了口,这里除了蒋介石,数他的官职最大,他不愿因为冷场伤了老头子的面子。

与往常不同,顾祝同这次说话的声音特别低沉:“‘徐蚌会战’开战至今,共军攻势之凶猛前所未有。前两仗我们的实力并不弱,黄百韬兵团和黄维兵团在人数、装备等方面均强于共军,失败的原因之一是轻敌,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原因之二是后勤供应跟不上,严重影响战斗力。”

蒋介石轻咳一声,不耐烦地瞅了他一眼,意思是前面的事多说无益,还是说说今后该怎么办吧。

正在这时,机要员进来了,呈给蒋介石一封电报。蒋介石看了看,是杜聿明的,随手递给了顾祝同。电报上面写着:“请委座放心,吾部决心固守到底。请尽快想办法空投物资。”

看完电报,顾祝同低头稍加思考,又接着讲话:“光亭陷入重围,处境堪忧!他来电决心固守到底,虽说忠勇可嘉,但其目的还是等待援兵。寻机突围,能否成功,有两点很重要:一是保证大批物资的空投,以维持部队的战斗力;二是抽调兵力在外围配合其突围行动。但眼下这两点均无法完成。事已至此,也只能靠光亭自己摆脱困境了!”

蒋介石问:“那你的意思是放弃?”

“是的!如果能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尽全力给他们解围,但现实如此,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了。现在只有让光亭带领部队寻机突围,能出来多少就出来多少。”顾祝同接着说,“当下首要考虑的是加强长江防线,从‘徐蚌会战’以来的态势来看,共军的胃口绝不仅限于淮河流域。所以要提前准备,加紧让李延年第六兵团、刘汝明第八兵团撤回淝河以南布防,确保蚌埠的安全。”

顾祝同话音未落,郭如桂插话说:“我认为不妥,那里可是党国的二十万人马啊,不能说不要就不要,说不管就不管了吧?!”

顾祝同反问道:“管?要怎么管?再把第六和第八兵团派过去救援?说不定不但救不了,连他们也要搭进去,十二兵团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吗?!现在十二兵团没了,共军的部队全部集中到了陈官庄一带,加上天时不利,杜聿明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了。要想出来,我看是难上加难,还是面对现实吧!”

正当顾祝同和郭如桂意见相左之时,刘为章出来说话了:“就目前这鬼天气看,再派六兵团、八兵团过去救援确实不妥,但对杜聿明他们也不能不管不顾,该安抚还是要安抚,该空投物资还是要克服困难加紧空投。”

郭如桂与杜聿明素来不睦,这在国防部内人人皆知,杜聿明甚至还暗地里怀疑郭如桂有匪谍嫌疑。此时,郭如桂坚定地认为应该帮助危难之中的杜聿明,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都觉得他还真是个论事不论人的豁达之人。

一时间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在等着委员长决断。

“光亭率领的可都是我们的主力啊。如果他们完了,我们的几大主力就损失得差不多了,今后还拿什么与共军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