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4/6页)

“看这鬼天气,就是有心救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一群人讨论来讨论去,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最后蒋介石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一方面寻找时机空投物资,另一方面鼓励杜聿明他们暂时固守,并寻找有利时机进行突围。

当蒋介石和一群国防部的大员在南京明亮温暖的会议室里开会讨论的时候,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杜聿明正困坐在昏暗的草房里,神情黯然地就着一个炭盆烤着火。

外面的鹅毛大雪已经连下了几天,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空军副署长董明德本来要在20日返回南京的,由于天气恶劣而耽搁了下来。

董明德与杜聿明住在一个屋子里,没事的时候二人只能靠聊天打发时间。

次次都是董明德先说话,这次也一样。“现在各个战场都是不好的消息,黄维兵团没了,你们又被围了,平津也很危急,北平的西苑机场业已失守,很多飞机都被缴了,空军损失巨大,我连想都不敢想啊!如果你们这里没有办法打出去,平津那边再保不住的话,往下这局势就很危急了。以前有人提出和中共和谈,让老头子给否了。现在就是想谈,恐怕他们也未必会同意。听说南京那边都乱作一团了,我看啊,没有人能想出更好的办法了。”

“您怎么看?”说完之后,董明德扭头问闭目冥思的杜聿明。

沉默多时的杜聿明睁开眼睛,看了董明德一眼说:“依我看,‘徐蚌会战’关系党国的生死存亡,现在傅作义在平津战场牵制着林彪的部队,腾不出手来帮我们,所以我们现在不能与对面的共军进行决战,只能固守,等待时机成熟再突围。如果孤军强行突围,成功的几率不大。倘若我们垮了,国军的实力将被大大削弱,南京势必不保。南京一旦不保,武汉、西安也就撑不了多久。到时候,党国何去何从?老头子何去何从?”

说到这里,杜聿明忽然心念一转:“董明德是南京派过来的,会不会是奉委员长的命令来试探我啊?”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杜聿明虽然内心已沮丧到极点,却不敢再深讲。

董明德是不是在试探杜聿明没有人知道,这时候用“隔墙有耳”这个词却恰如其分。有人一直在悄无声息地从董明德那里打探消息。

这个人就是孔汉文。

虽然部队里缺吃少穿,长官的衣食住行还是必须要保证的。殷勤的孔汉文一直利用送饭送水的机会接近董明德,一再说要不是董明德派飞机空投粮食救急,他这个管吃喝拉撒的就是不被骂死,也会自己愁死的。“董署长可不是一般人,是我们整个部队的救星!”孔汉文的一席话把董明德说得心里美滋滋的,心中的愁苦顿时消减了不少。董明德在这里没有其他熟人,也希望找人闲聊打发度日如年的时光,两个人很快混熟了。杜聿明出去巡视部队时,董明德就会和送饭的孔汉文扯扯闲篇。

中午前来送饭时,孔汉文发现董明德和杜聿明正在谈话,便站在门外等待。两只耳朵支得高高的,一直静静听着。

屋子里,传来董明德的问话声:“真的要到这一步吗?”

沉默了一会,杜聿明才又接着说:“你想想,白崇禧不愿意出兵,第六、第八兵团肯定要援守蚌埠,南京拿什么救援我们呢?现在天降大雪,空投又跟不上,部队这么多人,已经处于挨饿受冻的状态。我们说决心固守,可这种情况下又能固守多久呢……”杜聿明的声音沉低,孔汉文只能听清只言片语。

董明德的声音较高,孔汉文听得较为清晰:“既然这样,您何不直接到南京去和老头子当面讲明,寻找对策呢?”

杜聿明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心里很清楚,自从黄维兵团被歼灭后,自己原来在南京的靠山何应钦部长已经通电辞职了。蒋介石虽然对他赏识有加,却还没有到视为股肱的程度。沉默片刻,孔汉文隐隐约约听见杜聿明对董明德说:“我去也没用。你看‘徐蚌会战’刚开始,就制定了‘山东清剿计划’‘徐蚌会战计划’等,结果没有一个能按计划实施。委员长总是变来变去,弄得我们也无所适从。就像这次吧,从徐州撤出后,本应尽快向蚌埠靠拢的,中途又命令我们停下来救援黄维兵团,结果黄维没救出来,反而把我们困在了这里。”

停了一下,杜聿明似乎觉得自己说得太多了,又像表决心似的说道:“不管怎样,我对校长是忠心不二的。我带领部队在这里坚守,等待时机。如有万一,不成功便成仁,绝不向共产党投降……”

“报告,饭送到了!”等了一会,见两人不再说话,提着饭篮站在门外的孔汉文喊了一声。

“进来!”杜聿明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