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阿富汗的诞生(第3/10页)

两大强国在争霸,阿富汗也在觉醒。1709年,阿富汗普什图人吉尔扎伊部族在米尔维斯·霍塔克领导下,在坎大哈起义,反对萨法维王朝的统治。米尔维斯趁大部分萨法维王朝驻军外出征税、坎大哈城内空虚之际,猝然起事,在宴会上杀死萨法维王朝的总督和亲信,宣布独立。萨法维王朝先后三次从波斯派出军队前来征讨,都以失败告终。米尔维斯始终没有称王,阿富汗人将称他为“坎大哈亲王”和“民族军队将军”,他统治坎大哈的时期被后世称作“霍塔克王朝”。霍塔克王朝的建立对阿富汗其他各地是巨大的鼓舞。1716年,普什图人另一部族阿卜达利部族在赫拉特举行反波斯起义,建立了另一个阿富汗人国家。

两个阿富汗人的当地王朝本可以联合起来共抗莫卧儿帝国和萨法维王朝,但它们却彼此不能相容,长期互相攻伐。这种情况下,霍塔克王朝还是一度攻入波斯境内,在伊朗历史上留下了“阿富汗人入侵时期”这一篇章。米尔维斯于1715年11月逝世,王位由弟弟阿卜杜勒·阿齐兹继承。1717年,阿卜杜勒·阿齐兹因与萨法维王朝议和而遭受吉尔扎伊人反对,他们拥立米尔维斯之子马赫迈德。马赫迈德杀死阿卜杜勒·阿齐兹取而代之,成为吉尔扎伊人的领袖。1720年,马赫迈德打败阿卜达利人,基本控制了整个阿富汗,随即将矛头指向萨法维王朝。

1722年,马赫迈德率阿富汗军队大举进攻波斯。马赫迈德的军队越过锡斯坦的沙漠,攻陷波斯重镇克尔曼。3月,马赫迈德在戈纳巴德战役中击败萨法维王朝军队,攻陷首都伊斯法罕,大肆洗劫。此时的萨法维王朝国王侯赛因为人随和,对政事不热衷。他酗酒,将政务交给自己的姑婆(前任国王萨非的女儿),自己常居后宫,不理政事。面对绝境,侯赛因宣布退位,马赫迈德加冕成为波斯国王,阿富汗霍塔克王朝正式入主波斯。

马赫迈德即位后,原本对侯赛因礼遇有加。但侯赛因的儿子塔赫马斯普二世出走逃至加兹温建立了政权,并于1722年11月称王。马赫迈德出兵击败塔赫马斯普二世,迫使塔赫马斯普二世出走,阿富汗军队占领加兹温。1723年1月,加兹温城中居民再度起义,阿富汗军队退兵。马赫迈德唯恐兵败的消息影响自己统治波斯,遂设计诛杀了一众波斯官员及贵族,株连而死者达数千人。这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俄罗斯人乘机南下,侵占波斯领土。面对连串失败,马赫迈德变得抑郁多疑。1725年2月,马赫迈德听闻侯赛因儿子萨菲米尔扎逃走,当即下令屠杀侯赛因在自己手上充当人质的所有儿子。除了两名年幼的王子被侯赛因救下,其余王子全部被杀。1725年4月22日,阿富汗将领们放出遭幽禁的马赫迈德堂兄弟阿什拉夫,拥立阿什拉夫为王。三天后,马赫迈德因精神错乱而死。阿什拉夫起初颇为优待侯赛因,侯赛因也将女儿许配给他,使阿什拉夫能更合法地统治波斯。1726年,奥斯曼帝国打着恢复侯赛因统治的旗号,进军伊斯法罕。阿什拉夫遂下了狠手,杀掉侯赛因,送他的首级至奥斯曼帝国军营以作回应。

1728年,效忠于塔赫马斯普二世的波斯将领纳迪尔看准时机起兵,不断打击阿富汗人。他攻入阿富汗境内,先后两度血洗赫拉特。与阿什拉夫交战时,他令阿富汗人真正见识了何为近代化军队。利用仿欧式军制编练的新式战法以及引自欧洲的先进火器,纳迪尔成功以2.5万人的兵力击溃两倍于己的敌军,斩首1.2万级。初尝败绩的阿什拉夫试图在科瓦尔山谷伏击纳迪尔,被纳迪尔一眼识破,再度遭遇失败。1729年11月,纳迪尔率3万兵力来到伊斯法罕城下,阿什拉夫率军出城迎战,结果第三次被打得一败涂地。4天后,纳迪尔成功夺回伊斯法罕,屠杀了留在城中的数千阿富汗人。

到1730年,纳迪尔占领了阿什拉夫在设拉子的最后据点。阿什拉夫再度逃亡,最后被一个俾路支人部落杀死。阿富汗人已经被逐出波斯,纳迪尔顺势又展开了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他亲率大军进攻巴格达,兵锋指向高加索,对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取得了巨大成就。纳迪尔早已控制了萨法维王朝的朝政,于1732年将塔赫马斯普二世废黜,立其6个月大的儿子阿巴斯三世为波斯国王,自己实际上行使国王的权力。

1736年,纳迪尔的拥护者召开大会,要“把波斯的王冠赐予会议认为最值得佩戴的人”。纳迪尔的心腹们放出话来,纳迪尔用他的利剑打败了波斯的敌人,从而恢复了和平,但是他被这些战事弄得筋疲力尽,只想隐退。拥护者们回答,他们希望的国王就是纳迪尔,因为“他已使这个被敌人玷污过的王国的历史洗刷一新”。这样的一幕戏重演了三四天后,纳迪尔终于答应登上王位。以傀儡身份被他操纵多年的旧主塔赫马斯普二世和儿子阿巴斯三世被安置到呼罗珊一带。最后,这个放羊娃出身的波斯将领在一座特意修造的大厅里加冕成为波斯国王,开创了阿夫沙尔王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