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阿富汗的诞生(第4/10页)

纳迪尔是彼时波斯与阿富汗关系中一位关键性的历史人物。他出身贫苦,当过放羊娃、奴隶和土匪,机智过人又手段狠辣;从奴隶到国王,他或许是中亚历史上出身最卑贱的统治者。有人这样形容纳迪尔:“一位年近四十、自幼即在武职中长大的人;他永远是英勇的,而且又是位有才智的人;他率直而又真诚,对勇武者善加奖励,但对有条件抵抗而不抵抗的逃跑者则处以极刑。”登上王位后不久,纳迪尔即率8万大军攻向坎大哈。霍塔克王朝的最后一位君王侯赛因无力同纳迪尔在战场上周旋,只得闭门固守。纳迪尔经过仔细侦察,发现坎大哈设防坚固,如无重炮,难以攻占,乃决定采取封锁战术。他环城修筑了一圈堡垒,每隔100码设有岗楼,将坎大哈团团包围起来。他还下令在坎大哈东南两里之处修建一座屯兵的新城,命名为“纳迪尔拉巴德”。

围城战长达一年,纳迪尔的军队攻占了城外的石守望塔,在塔顶架设大炮,控制了坎大哈城堡的大部分。接下来,得到了守军每周五要去清真寺做礼拜、仅留下一小部分人值守的情报,纳迪尔下令对坎大哈城外重要的布尔吉-依-达达炮台发动总攻。炮台当即被攻占,纳迪尔步步紧逼。无奈之下,侯赛因只得开城投降。纳迪尔命令将坎大哈居民全部迁往纳迪尔拉巴德,然后将坎大哈夷为平地,霍塔克王朝自此灭亡。

虽然征服了赫拉特和坎大哈,阿富汗人的反抗依然是纳迪尔的心头之患。坎大哈陷落一年后,新的起义就爆发了。更重要的是,纳迪尔的雄心壮志远非一个阿富汗所能容纳。如后人评价纳迪尔的那样:“我们发现一个人,他的诞生和身世不甚清楚,以致难以查考;他以坚毅决心把他曾为自己苦心擘画的各种机会引到这样一个结局……他孜孜不倦地把他的计划付诸实行,直到像他以前的其他伟大征服者一样;他在亚洲已令人望而生畏,并成为东方的无可怀疑的仲裁者。”早在1737年5月坎大哈围城战还在进行时,纳迪尔就派使者前往莫卧儿帝国首都德里,致函莫卧儿帝国皇帝穆罕默德,指责莫卧儿帝国包庇藏匿逃亡的阿富汗人。莫卧儿帝国扣押了使臣,打算看坎大哈围城战的结果才做定夺。结果拿下坎大哈后,纳迪尔马上向北进军,在加兹尼以南越过莫卧儿帝国边界。莫卧儿帝国控制下的加兹尼、喀布尔和白沙瓦等地望风而降,纳迪尔写信安抚当地的统治者:“你不用着急,只要尽到殷勤好客的义务就行了。”

1739年1月,纳迪尔率军渡过印度河,直抵拉合尔城下,击败莫卧儿帝国的1.5万军队。莫卧儿帝国皇帝穆罕默德召集各地总督和酋长带兵参战,集结起一支数量惊人的大军开往卡尔纳尔,打算与纳迪尔决战。纳迪尔率军依靠浮桥穿过满是鳄鱼的河流,也来到了卡尔纳尔。此战,纳迪尔身边的兵力为5.5万人,莫卧儿帝国大军超过30万人,还有数千头战象。

纳迪尔知道战象会造成巨大灾难。他命令士兵建造了许多木制平台,每个平台两边各有两只骆驼,木台上涂满石脑油。战场上纳迪尔看准时机,下令士兵点燃木台,让骆驼向敌人的战象冲去。印度的战象遇到带火冲锋的骆驼,掉头向莫卧儿军队跑去。莫卧儿军队立刻被自家的战象踩得血肉模糊,溃不成军。纳迪尔乘机率军随后掩杀,大获全胜,30余万莫卧儿帝国大军全军覆没。据波斯人声称,此战斩首3万级,莫卧儿军队互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纳迪尔的损失只有区区2500人。

莫卧儿帝国皇帝穆罕默德被迫亲自前往纳迪尔的军营求和。3月,纳迪尔的军队开进莫卧儿帝国都城德里。纳迪尔骑着马,走在以100头大象为先导的游行队伍前面,以胜利者的姿态入城。他住进莫卧儿帝国皇帝的宫殿,军队接管了整个德里。他下令铸造钱币,上面刻有这样的铭文:“王中之王、星宿幸会之主的纳迪尔,是凌驾于全球所有苏丹之上的苏丹。”

不过几天,德里居民就发起了暴动。有传言称,纳迪尔毒死了莫卧儿帝国皇帝穆罕默德。德里居民纷纷起来袭击三五成群的波斯和阿富汗士兵,印度贵族也趁机杀死守卫他们府邸的波斯卫兵。暴动持续通宵,据说有三千多名波斯和阿富汗士兵被杀。天亮之后,纳迪尔向自己的军队发布命令,德里人在哪里杀死了我们一名士兵,就将那里的男女老幼统统杀光。他以屠杀的方式镇压暴动,屠杀从早上八点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据说大约20万名德里居民被杀,数千妇女被强奸,纳迪尔的军队还掠夺了价值2000万卢比的财物。屠城之后,纳迪尔封闭所有粮仓,实行宵禁。如有人胆敢逃出城,一经抓获当场割掉耳朵和鼻子。饥饿的德里居民集体恳求纳迪尔给他们留条活路,纳迪尔最后同意德里人去其他城市买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