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苏联入侵(第2/20页)

欧洲国家发达的文明,世俗化后的伊斯兰国家快速的发展,都给阿马努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他连续五天发表演讲,详述了自己访问的经过,提出了阿富汗未来应采取的政策纲要。演说完毕时,阿马努拉国王同自己的臣民代表:一个士兵、一个官员、一个平民和一个学生亲切拥抱。他决心当阿富汗的凯末尔,从而与毛拉们矛盾重重。苏利亚王后(马赫迈德·塔尔齐的女儿)在欧洲未戴面纱出现于社交场合的照片,在阿富汗国内引起轩然大波,王后受到毛拉们最不利的批评。她回国后又不戴面纱出席了宴会,更是火上浇油。阿马努拉刚回喀布尔不久,就有一个毛拉的代表团在等候他,抗议王后和贵妇们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戴面纱。阿马努拉在答复中指出,阿富汗农村本来就没有妇女戴面纱。毛拉们说,贫苦的农妇们要干活,怎么能戴面纱。阿马努拉接着回答说,等到农妇们戴上了面纱,那时王后在公众面前也会把脸蒙起来的。毛拉们听了,气急败坏地离开。不久又有人散布谣言,说国王计划从欧洲买机器用死尸制造肥皂。阿富汗全国纷纷传言:“国王已经背叛了安拉和伊斯兰教!”

阿马努拉国王不顾一切障碍,以激情和勇气继续强力推进自己的改革。1928年9月,他将阿富汗军队的强制服役期限由两年增至三年,取消所有免役权,此外下令在全国征收附加税,要求每个成年男子缴纳5阿富汗尼,每个官员缴纳一个月的薪金,用来向外国购买武器。他坚称一夫多妻制是腐化的主要原因,任何政府官员如娶第二个妻子就必须辞职。他甚至还在1928年11月颁布命令,要求喀布尔居民和到首都访问的阿富汗人都必须穿全套西装。这个略有些荒诞的敕令颁布后,有人索性就沿路搭棚摆摊,向去喀布尔的乡下人出租西装。据说阿马努拉还亲自扯掉阿富汗人头上的缠头,这些人虽身穿西装,仍舍不得扔掉他们心爱的头饰。马赫迈德·塔尔齐忧心忡忡道:“阿马努拉修建了一座漂亮但是没有基础的纪念碑,抽掉一块砖它就会倒塌。”

1928年11月,灾难果然降临。阿富汗东部楠格哈尔省的辛瓦里普什图部落开始了叛乱,烧毁了贾拉拉巴德的王宫和英国领事馆,提出了废黜国王的要求。附近部族纷起响应,阿富汗军队主力调往东部,首都喀布尔只剩了少量国王禁卫军和军校学生。来自北方的枭雄哈比布拉趁机率军奔袭喀布尔。哈比布拉是塔吉克人,人称巴洽·沙库,意即“挑水夫之子”,因其父为挑水夫而得名。他年轻时即远走他乡到白沙瓦谋生,因为偷窃坐过牢,在阿富汗军队中当过三年兵,1924年霍斯特叛乱时携枪出逃,靠拦路抢劫和勒索商队渐成气候。他一路奔袭喀布尔,不断有阿富汗正规军倒戈加入,喀布尔的大门向入侵者敞开。1929年1月13日夜,哈比布拉率部偷袭成功。阿马努拉国王眼见军队背叛了自己,宣称“完全出于自愿”,逊位于长兄伊纳雅图拉,与大臣们乘车逃往坎大哈。伊纳雅图拉困守喀布尔内城,身边只有一些家仆,倒戈投到哈比布拉旗下的阿富汗炮兵开炮轰击城堡。伊纳雅图拉无路可走,只得跟叛军谈判,于18日乘英国飞机前往白沙瓦。阿马努拉国王十年的统治就此终结,惨淡经营多年的改革遂告夭折。

攻占喀布尔后,哈比布拉自封为“埃米尔·哈比布拉·汗·加齐”,一面废除阿马努拉的改革措施,一面大肆搜捕前王朝官员和富商巨贾,榨取钱财扩充军队,喀布尔城内一片恐怖气氛。普什图人无法容忍一个塔吉克人的政权,苏联等国也不肯承认哈比布拉(苏联坚信英国是叛军的幕后支持者)。阿马努拉在坎大哈组织起一支军队,反攻喀布尔,却在加兹尼被忠于哈比布拉的部族武装打得大败。这位心灰意冷的前国王携家人前往印度,之后到意大利开始了流亡生活。他终生未能再返回阿富汗,1960年逝世于瑞士苏黎世,后归葬贾拉拉巴德;马赫迈德·塔尔齐则流亡土耳其,于1933年病逝,被埋葬在俯瞰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一座小山上。

彼时在法国尚有一位重要人物注视着阿富汗局势的一举一动。他就是阿富汗王族成员、第三次英阿战争中的英雄、前国防大臣和阿富汗军队总司令穆罕默德·纳迪尔。1924年纳迪尔被外派法国担任大使,后因患肋膜炎退居法国尼斯养病。他让人用担架将自己抬上一艘邮轮,辗转回到了阿富汗。纳迪尔召集起第三次英阿战争中曾与自己并肩作战的胞弟哈希姆、瓦里和马赫迈德,组织部落武装,展开反攻,两次进攻喀布尔均失败。1929年10月10日,瓦里率军经过三天的激战,终于收复喀布尔——瓦里从此被称作“喀布尔的征服者”。纳迪尔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喀布尔,受到喀布尔百姓的热烈欢迎。喀布尔百姓和部族武装敦促纳迪尔接受阿富汗王位,被纳迪尔拒绝;部族武装大声叫嚷说,如果他拒绝,他们就散伙回家,这才扭转了局面。纳迪尔从此登上了阿富汗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