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痛改前非(第2/5页)

跨过匈牙利最南面的边境线,就进入了恐怖的塞尔维亚王国,只要有可能,塞尔维亚就愿意挑起动乱。不仅是鹰派人士康拉德,还有许多奥地利人都认为帝国必须做出一个简单的抉择:要么在巴尔干问题上强硬起来;要么被那个在俄国的帮助下充满敌意的巴尔干麻烦制造者逐步吞食。塞尔维亚不仅是个外部威胁,而且还引发内部矛盾。塞尔维亚的每次胜利,似乎都能激发奥匈帝国内部许多少数民族谋求独立或者联合的欲望。只要一伙人感觉自己与某个民族有文化、宗教、血缘、地理等方面的一丝联系,他们就能把这种联系作为联合的理由。在1914年前的10年里,这就是制造动乱的药方,一个动乱接着一个动乱,每次新动乱都向巴尔干这剂毒药中增加新的毒素。

第一次动乱发生在1906年。这次动乱有些像维多利亚时代吉尔伯特与萨利文(Gilbert and Sullivan)的幽默剧,被后人称为“猪肉大战”。那时,塞尔维亚还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但是,塞尔维亚与波斯尼亚接壤,这个条件给了扩张主义者许多可乘之机。维也纳政府官员被激怒了,他们竭尽全力寻找给予反击的办法,最后决定通过禁止进口塞尔维亚的猪肉以及生猪来在经济上惩罚塞尔维亚,借以制伏塞尔维亚。他们推行了5年的禁运,除了让维也纳政府官员自己感到荒谬之外,禁运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塞尔维亚找到了许多海外市场,从而增加了猪肉出口。塞尔维亚人从这次经历中学会了如何在没有代价的情况下挑战强大的哈布斯堡王朝。当然,塞尔维亚人也许仅仅是错误地以为自己学到了真本事。但是,无论塞尔维亚人到底学到的是什么,他们反正都是在挑战哈布斯堡王朝了。

1908年,形势变得很严峻。由于一直都没有能成功地阻止塞尔维亚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制造动乱,奥地利越来越担心日益恶化的现状,按照严格的法律条款,奥匈帝国最南端的这两个省份不应该属于自己。根据国际法,这两个省份仍然属于奥斯曼帝国。1878年,当时土耳其人正处于无休止的溃败之中,奥地利吞并了这两个省份。维也纳认为,如果让塞尔维亚夺走这两个省,后果将十分严重。考虑到塞尔维亚的侵略性,再加上奥斯曼帝国日益衰老,这种可能性并非凭空幻想。所以,奥匈帝国宣布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不出意料,塞尔维亚怒吼着抗议,并向俄国求助。然而,俄国正处于从日俄战争灾难性的失败中恢复过程中,加之又有国内革命,所以无力干涉。

此时,担任总参谋长一职已经有3年的康拉德想派部队入侵塞尔维亚,他认为胜利有保证。他能调动的军队高达36万人,而塞尔维亚军队不到2万人。更重要的是,他有德国的全力支持。德国知道俄国此时十分虚弱,同时对奥地利的缓慢衰败越来越担心。在此时攻击塞尔维亚的要害部分似乎很合适,也许还可以借机分裂塞尔维亚,使之毁灭。康拉德受本性驱使,开始述说他与邻居的旧账:他想打败弱小的黑山人,黑山人是塞尔维亚人的同盟,十分令人讨厌;他还想打败意大利,意大利在巴尔干半岛也有领土野心,但是意大利在与奥地利的战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在奥地利和柏林,不是每个人都想打仗。弗朗茨·约瑟夫做奥匈帝国皇帝已经长达60年,经历过的耻辱失败要远远多于光荣胜利,所以没有进行新冒险的欲望。匈牙利人安于现状,反对任何新举措,他们害怕奥地利在获得胜利后将把更多的塞尔维亚人带入帝国,这将冲淡匈牙利人的影响力,因为斯拉夫人将变成帝国的合伙人,将原先的奥地利、匈牙利二元帝国变换成奥地利、匈牙利、斯拉夫三元帝国。这个想法并非毫无吸引力:维也纳有许多人支持这个想法。熟悉斐迪南大公的人都知道,如果他能继承皇位,他将会把斯拉夫人拉入新的三元君主国。

德国发出最后通牒,从而化解了这场危机:如果俄国人不同意奥地利的吞并行为,德国将视维也纳针对塞尔维亚的入侵行动合法。虽然俄国表示愤慨,但最后还是退让了。俄国别无选择。

在康拉德看来,这不是伟大的外交胜利,而是灾难。一些德国高级将领也同意康拉德的看法,他们的论点很有说服力。经过这次危机,奥地利空手而归,没有获得更多的领土,也没有削弱塞尔维亚。此外,奥地利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后,激怒了塞尔维亚王国和波斯尼亚的民族主义分子。奥地利的吞并行径也使俄国遭受新耻辱——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向另一个欧洲国家让步。俄国因此而认识到迅速扩军的重要性,因为有强大军队的俄国才能向盟友法国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无用的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