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痛改前非(第3/5页)

这次吞并危机之后3年,巴尔干半岛发生新的痉挛。1912年,弱小的黑山,竟向曾经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发动攻击。这是一次对奥斯曼帝国衰败程度的测试。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都加入了攻击土耳其人的阵营。仅一个月,土耳其人便被驱赶出由奥斯曼帝国统治了500年的巴尔干地区。巴尔干的地图被重新划分。胜利者的领土都翻倍。获得胜利的塞尔维亚,虽说还称不上是一个强国,却能给奥地利一个实实在在的军事威胁。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进展得很快,奥地利还没有来得及动员军队参战,战争就结束了。从那时以后,不仅巴尔干地区的力量平衡发生改变,整个欧洲的力量平衡也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对奥地利非常不利。在巴尔干,原来平衡俄国势力的奥斯曼帝国不在了,而俄国的同盟却比以往更加强大。维也纳要求采取军事行动,康拉德的意见受到重视。当时,贝希托尔德是外交大臣,他反对康拉德。弗朗茨·斐迪南也表示反对。斐迪南是个狡猾的人,他知道依靠战争对付斯拉夫邻国无法赢得帝国内部几千万斯拉夫臣民的忠诚。奥匈帝国再一次无所作为。维也纳未能采取行动的另一个理由是害怕俄国的军事动员,俄国是一个极度可怕的战争力量,拥有巨大的军队。再一个显著的理由是缺少德国的支持。德国政府告诉奥地利,德国公众不支持巴尔干战争,所以无法在政治上营造针对巴尔干的敌意。

保加利亚是1912年巴尔干战争的大赢家。保加利亚是塞尔维亚的竞争对手,所以奥地利可以把保加利亚当作一个潜在同盟,就像人们常说的,敌人的敌人,有时是你唯一的朋友。保加利亚不满足于自己在战争中的收获,战后和平协议达成后不足一个月,保加利亚即向塞尔维亚发动攻击,这一举动令人吃惊。希腊和黑山向塞尔维亚提供帮助。虽说罗马尼亚没有介入1912年的巴尔干战争,但此时也向塞尔维亚提供帮助。甚至土耳其也来帮助塞尔维亚反对保加利亚,希望弥补一些过去的损失。保加利亚很快被打败。战争结束了,可是奥地利的军队还没有准备好。事后,塞尔维亚获得一部分亚得里亚海的海岸线,这片土地像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一样,是塞尔维亚的扩张主义分子的重要目标。当和平秩序恢复后,维也纳坚持要求塞尔维亚归还那片海岸线。塞尔维亚拒绝了维也纳的要求。为了显示有决心不让塞尔维亚获得任何它想要的,奥地利发出一道最后通牒:如果塞尔维亚不离开阿尔巴尼亚,奥地利将发动攻击。塞尔维亚再一次向俄国求救,俄国再一次犹豫不决。当塞尔维亚意识到英国和法国都反对自己占领那片海岸线时,塞尔维亚退让了。塞尔维亚放弃的那片土地成了新的国家阿尔巴尼亚。

到1914年夏天为止,巴尔干半岛上的人都处于不满意的状态,每个人都有生气和害怕的理由。土耳其丧失了所有的土地;保加利亚损失了1913年所有的战利品;尽管希腊有收获,但它认为收获不多。这个地区就像过去一样不稳定。

俄国和奥地利同样感到苦恼:俄国没能满足自己藩属国的要求;仅仅就在奥地利丧失压服塞尔维亚最好机会后5年,奥地利竟沦落到无力做任何事情的地步,而且让奥地利感到最危险的地区已经变得对塞尔维亚更有利。可以肯定,如果允许再发生类似的变故,俄国和奥地利的信用将丧失一空,这两个帝国决心不再软弱和怯懦。

此外,奥地利认为国际会议毫无用途,只有对塞尔维亚发出的具有直接战争威胁的最后通牒才会有效果。奥地利人早就开始把和平会议视为圈套。

最后,奥地利人讨厌德国人,因为他们觉得德国人没有提供帮助。德国人知道这点;柏林此时正在考虑如何弥补。尽管奥匈帝国虚弱无力,但德国在欧洲除了奥匈帝国外,已经没有值得信赖的盟友。如果德国在未来的危机中继续不支持奥匈帝国而丧失这个落后的同盟,德国将孤单地面对周围的敌人。对柏林来说,这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绝不能让维也纳再次怀疑与德国同盟的价值。

痛改前非。在斐迪南大公遇刺后的3周时间里,这就是德国的态度。

背景:哈布斯堡家族

1914年,弗朗茨·约瑟夫占据欧洲历史上最成功家族的首领的位置已经有66年了。他统治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其疆界从现在的捷克共和国延伸到波兰腹地和意大利的的里雅斯特(Trieste)。在维也纳城中或城郊的宏伟宫殿中,他向自己的帝国发号施令。维也纳是世界的中心,其文化内涵之丰富、风景之秀美不亚于世界上任何城市。他从18岁时起就统治这个帝国,所以他是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