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寻找新战场(第3/9页)

几年之前,更确切地说是几代人之前,欧洲强国就不愿与君士坦丁堡建立正式的关系。土耳其是“欧洲病夫”,处于缓慢的崩溃消亡之中。欧洲各强国在争夺土耳其的遗产的过程中,因为相互嫉妒而难以达成一致,从而才使土耳其有机会苟延残喘,暂时逃避灭亡的命运。俄国想占有君士坦丁堡,英国和法国坚决不容忍俄国的野心,宣称宁愿打仗也不能让俄国的贪心得逞。但是,做土耳其的同盟国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必须为土耳其担责任,而土耳其能给予的回报却很少。一旦做了土耳其的盟国,即使有机会,也不敢肆无忌惮地攫取土耳其的领土。所以,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从土耳其分裂出去,英国夺得埃及、塞浦路斯,法国获得阿尔及利亚,希腊抢下了克里特岛,奥匈帝国吸收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土耳其的领土不断被瓜分。土耳其的统治者很显然生活在不可逆转的恐惧和羞辱之中。

有两个欧洲强国与土耳其有最密切的关系,其一是英国,它是土耳其的主要保护者,防备着俄国的扩张入侵,其二是德国,它对中东的经济利益越来越感兴趣,甚至建设了一条从柏林到巴格达的铁路。普鲁士早在1822年就开始被邀请去培训土耳其军队。奥托·李曼·冯·桑德斯(Otto Liman von Sanders)将军作为德国特使刚到达君士坦丁堡,就被任命为土耳其军事检察官,实际上就是总参谋长。为了平衡需要,青年土耳其党又邀请英国负责改造土耳其海军。土耳其海军向英格兰订购了两艘无畏级战舰,价格高达1100万英镑,这笔钱对这个因巴尔干战争而濒临金融倒闭的帝国来说代价巨大。这次军购受到土耳其公众的大力欢迎,大部分买战舰的钱是靠发行公债筹集的。

大战爆发意味着土耳其有机会结束其孤立状态。当然,条件是土耳其必须自己先有意愿。究竟土耳其将投入交战双方的哪一方的怀抱,这点在大战开始时并不明确。也许,土耳其不应该拥抱任何一方。后来,由于英国在战舰问题上办了一件错事,再加上德国的威逼利诱,土耳其才做出选择。当1914年夏季的危机达到顶峰时,一组土耳其航海人员正好在英国,准备接收第一艘无畏级战舰。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就在这一天,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宣布英国征用土耳其的两艘战舰。他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可以保证两艘最先进的战舰不落入敌人的手里。然而,这件事本可以被处理得更小心一些。如果英国政府正在与土耳其政府谈判,这两艘战舰可以作为谈判条件归还给土耳其,作为给土耳其青年党人同意与英国建立同盟的回报。丘吉尔的决定导致君士坦丁堡暴怒不已。8月初,在离大战爆发只有几小时的时候,土耳其政府提出与德国建立正式同盟的建议。

实际上,柏林早就准备好供签署同盟协议所需的文本,恨不能马上发往君士坦丁堡。德国的同盟协议草案要求土耳其向所有德国正在参战的战场投人兵力。青年土耳其党人没有想到德国有如此高的要求,找了个借口没有签字。同时,他们开始暗中与俄国谈判是否有可能建立类似的同盟协议。此时,俄国的自信心很高,相信协约国的兵力能战胜同盟国,所以断然拒绝了土耳其。俄国人认为,可怜的土耳其人正在利用同盟来阻止俄国夺取君士坦丁堡。

德国人对土耳其人故意拖延不满,于是派遣两艘高速大型战舰与英国和法国舰队藏猫猫,偷偷进入了地中海。8月10日,德国两艘战舰向阿尔及利亚海岸开炮后,受到敌军舰的尾随追击,它们逃窜到达达尼尔海峡的入口,要求允许进入海峡。土耳其青年党的主导人物恩维尔·帕夏,这位只有34岁的土耳其战争大臣感到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德国顾问坚决要求他允许德国战舰进入海峡。英国和法国的外交官要求他拒绝。他试图拖延,但德国人强迫他立刻做出决定,他退让了。土耳其人让两艘德国战舰开到了君士坦丁堡的北面。追击德国的军舰被阻止了。达达尼尔海峡关闭了,运输35万吨出口货物的俄国船队突然无法从黑海抵达地中海。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土耳其还是没有做出最后决断。德国决定将开进达达尼尔海峡的两艘军舰送给土耳其(虽然这两艘军舰有了土耳其名字,但全体舰员都是德国人,继续接受德国命令),土耳其政府拒绝评论。结盟的事一直拖延到9月还没有结论。为了促使土耳其陷入危机,两艘德国军舰行驶出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这两艘德国军舰悬挂着土耳其的旗帜,向俄国的费奥多西亚、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开炮射击。不仅俄国人吃惊,连土耳其青年党也非常吃惊,赶忙向彼得堡方面解释攻击是德国人的行为,土耳其愿意保持中立。俄国方面回复说,土耳其可以用驱逐德国人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清白。土耳其无力做到这一点。11月30日,由于土耳其没有在限定的时间前回答协约国的最后通牒,俄国向土耳其宣战。英国和法国几天后也向土耳其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