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再战伊普尔(第2/5页)

对安东尼奥·萨兰德拉来说,讨价还价的游戏他只有赢没有输。他显然能从协约国获得较多的好处。决定时间不能拖延得太久。如果俄国人突破喀尔巴阡山脉,意大利的市场价值将直线下滑。

与此同时,法军总参谋部开始注意圣米耶勒突出部(St. Mihiel salient),这个地方在凡尔登的南面,德军防线在此地突出伸入法军防线。攻击计划有传统风格:法军将攻击圣米耶勒的两侧,一种结果是吃掉德军突出部分,另一种结果是把德国人赶走。这个计划将使法军的防线变直、变短,并减少凡尔登地区的防御弱点。如果这个计划完全成功,法军将占领来自梅斯(Metz)的铁路,此时梅斯仍然在德军手中。德军在丢失这条铁路后,很可能会被迫后撤。像过去的所有计划一样,这个计划的目标很诱人,但存在的唯一问题仍然是计划不可行。

4月5日,法军开始进攻。在大约50英里(约80公里)宽的战场上,14个法国师在360门重型火炮的掩护下向德军阵地发动进攻(火炮有一半是法军的)。天气很坏,地面泥泞,雾、雨、雪妨碍了视野。法军的保密工作做得松散,有些军官在巴黎的咖啡厅、前线附近的咖啡厅之中谈论这次战役,德国人事先就知晓法国人的这次进攻。尽管德军士兵大多是后备役人员,但德国工兵自秋天占领圣米耶勒后就开始大力修建防御工事,突出部分的阵地上有许多门火炮。战斗很快便嬗变为典型的西线僵局:在德军机关枪和火炮的摧残下,突出阵地北面的瓦伏尔平原上出现一次又一次法国人血腥的、毫无战果的进攻。霞飞最后不得不让这次战役在默默无闻中结束了,后世称之为瓦伏尔战役(Battle of Woever),法军在这次战役中损失了6.2万人。但是,这位无情的法军总司令确信最后的胜利就在眼前,立刻命令参谋人员制订新的进攻计划,新计划规模更大,分两路进攻,一路在圣米耶勒以北,另一路在阿图瓦以西。欧洲战场陷入短暂的平静之中。俄国也由于士兵疲惫、供应短缺而感到必须暂停喀尔巴阡山脉的进攻。

协约国对战场出现的平静感到不舒服。霞飞要求英国人发动一次进攻,使比利时的德军处于繁忙状态。约翰·弗伦奇像往常一样渴望向伦敦证明他应该拥有更多的军队,情愿给予霞飞帮助。此时,法金汉无法漠视警告东线已处于危险之中的刺耳的音调,继续从比利时和法国前线抽调兵力去东线。他自然希望法国和英国不知道他的兵力调动情况。为此,他发动一系列的牵制性的进攻。在这些牵制性的进攻中,在伊普尔展开的战斗最重要,也是一系列牵制战的开始,而法国恰巧也计划在此地发动主动攻击。

这次战役,被称为第二次伊普尔战役,给战争史里增添了新的恐怖成分,可以被写成长篇小说来描绘,而其序言部分就已经令人惊骇不已。英国矿工在连续3周的时间里利用一种凭借人的脚力挖掘隧道的工具“抛土机”,挖掘出一条从英国阵地延伸到德国阵地的地下隧道。英国人的目标是“第60号高地”,这是一个能俯视整个战场的小山。德军自秋天夺取这座小山后,就把它建成一个供观察炮火效果的关键据点。在“第60号高地”地下(命名来自它的高度是60米,它是建造铁路时堆积起的土山),英国挖掘者铲出一个地下暗室,装满炸药。4月17日下午7点钟,暗室中的炸药被引爆,山头被炸飞,守卫的德国士兵、武器、碉堡都瞬间消失了。此后,英军发动步兵进攻,以伤亡7人的代价夺回了爆炸后的剩余阵地。大约有1000名德国士兵丧命,也许只有100人活了下来。英军“第60号高地”的胜利,带来的不是舒服,而是危险。德军的火力此时便能从三个方面向英军射击。占领这座小山后,英军并没能阻止德军运输最恐怖的迫击炮到前线,德军继续为实施法金汉的新攻势做准备,并进行攻击前的试验工作。

第二次伊普尔战役于4月22日下午开始。德国步兵在发动进攻前,进行了48小时的猛烈炮轰,这样的炮轰后来成为典型的步兵进攻的导言。然而,当炮轰声寂静下来后,出现在战场上的不是手拿步枪的步兵士兵,而是6000罐氯气被打开盖子,总共有168吨氯气被释放出来,这种比空气稍重的气体,借着傍晚的微风飘向法军阵地。德军之所以选择氯气,一是因为氯气比较好获得,德国的化学工业生产全世界85%的氯气。另一原因是氯气的杀伤力强:它能使肺失去吸收氧气的能力,受害者被自己分泌出的液体溺死,过程缓慢,而且极度痛苦。法国方面没有人知道这种气体是什么。远看,是白色的雾气。待飘近时,变成黄绿色。其效果明显,令人感到恐惧。每个人都尽全力逃命。顷刻间,法军有一条4英里(约6.5公里)宽的战线被清空。在德军阵地和伊普尔小城之间实际上已经空无一人。为了占领伊普尔,德军不知耗费了多少条性命。仅在几分钟之内,德军在不损失一人的情况下取得了彻底的突破,其彻底的程度要高于英军在5周前在新沙佩勒取得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