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第2/5页)

白莲教如今深恨忽都帖木儿,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教中言及忽都帖木儿,不称姓名,而是以忽魔头呼之。

甚至,以此及彼,就连元廷,也被称为魔巢,忽必烈更是得到一个大魔头的称呼。

然而,由于白莲教都知道李洛主张对他们怀柔,反对剿杀白莲教,所以他们很给李洛面子,没有称呼李洛为李魔头。

甚至,他们对李洛抱有幻想,希望利用李洛,阻止忽魔头剿杀白莲教,为他们起兵争取一到两年准备时间。

“平章大官人,我等也是大元百姓,皇帝赤子,所谓意图造反,实属诬陷之词,真乃千古奇冤啊。如今右丞官人下令各地官府剿杀,枉死者比比皆是,破家灭门者屡见不鲜,我白莲教宗何其无辜!”

“右丞官人行事严酷如此,不但有伤中堂爱民之心,亦有违朝廷法度,有损天子圣明啊!”

“中堂仁厚之名,天下孰人不知!贫道恳请中堂解我白莲教宗之倒悬,阻止右丞官人所作所为……”

首阳道人俯首下拜,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似乎真是大元朝的忠顺子民。

李洛心中冷笑,你们反元很好啊,我巴不得,怎么还会阻止忽都帖木儿?

别说我不会阻止忽都帖木儿,就算我阻止,那也不过是被你们利用。等你们有了时间准备,到时一造反,不是把我坑了?

但是,看对方送了两千两黄金的份上,李洛并没有一口拒绝。

或者说,他不能口头上拒绝。

“首阳道长,此事无需你说,本堂其实已经阻止过右丞了。”李洛带点苦笑地说道,“然而,右丞我行我素,阳奉阴违,本堂也无能为力啊。”

首阳道人虽然是白莲教高层,为人也算精明,却从来没有做过官,对官场高层的了解有限。

“中堂官人乃是一省节堂,口含天宪的封疆大吏,湖广大事,理应是中堂揽总。右丞不过是辅佐官,为何敢违背中堂之命?这岂非坏了朝廷法度,上下尊卑?”

李洛站起来,看着远处的青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右丞是蒙古权贵,又经营湖广多年,本堂上任数月,能奈其何?湖广官员,多承右丞之命,对本堂这个平章,反而阳奉阴违,百般搪塞。本堂,难呐。”

堂堂一品重臣,封疆大吏,却对一个道士如此推心置腹,直抒胸臆,也真是平易近人,纡尊降贵了。

首阳道人闻言虽然有点失望,却也有几分感动。

无论如何,这个李平章,还算是个好官人。可惜政事上有些无能,被副手架空了,说话不算数啊。

这也不怪他误解。几个月来,李洛处处退让,行省大权几乎是拱手相让,堂堂平章节堂,只做些修城修河建仓的小事,唯一做的一件剿灭湖盗的大事,还办砸了,折损几千水师。

这让行省上下对李洛的印象每况愈下。都觉得越国公患得患失,锐气不再,已经甘做傀儡。

甚至有人私下说他并没有真本事,只不过是运气好,才打赢了几仗。如今运气没了,自然就绷不住了。

也是,一个二十六七的年轻人,凭什么立那么多功劳,做这么大的官?

靠本事?

当然是靠运气了!

运气岂能持久?等到大汗发现他其实能力平庸,就有他好看了。

这些议论已经不是秘密,就连白莲教也知道。

所以,首阳道人并不怀疑李洛的话。当然,内心对李洛也有点鄙视。堂堂主印官,却被自己的副手压制,是有些无能了。

首阳道人再拜道:“敢问中堂,既然无法阻止右丞官人乱政,为何不奏明朝廷呢?”

他希望李洛能奏明元廷,让元廷出面阻止忽都帖木儿。

其实,如果不是忽都帖木儿相逼,白莲教未必一定要反。本来,就有很多人反对起事,认为元廷势大,起事必败。可忽都帖木儿如此酷毒,他们不反也不成了。

倘若元廷阻止忽都帖木儿,承认白莲教,甚至封教首名号,那白莲教就更不愿意造反了。

李洛道:“本官已经上奏朝廷了。最快也要年后才能得到朝廷旨意。你们就再忍一忍吧。等到年后,看看朝廷是否准我所奏。”

“本官也会下文申斥各地官员,让他们收敛。但他们是否听命,本堂也不敢肯定。”

首阳道人很是失望,心道你口口声声本堂本堂,却就这个本事,白白做这么大官儿,丢人。安南被你所灭,也真是冤枉。

既然李洛帮不上什么忙,首阳道人就后悔来见李洛了。

主要后悔两千两黄金,所送非人。

亏了。

如今湖广是右丞忽魔头做主,忽魔头和李洛又不对付,当然会和李洛唱反调,怎么可能放白莲教一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