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第3/5页)

早知如此,还不如去找左丞大达立。大达立拿了黄金,只怕还好使些。

“那就谢过中堂官人了,贫道告辞。”首阳道人也懒得和李洛多说了,打算回到总坛禀报,再带黄金去求左丞大达立,参政亦思马因,高达等人。

这些人要是进言,忽魔头说不定会听进去。

首阳道人忍着腻味给李洛行个大礼,就告辞离开。

“哈哈哈!”首阳道人一走,傍边的亲卫们就忍不住哈哈大笑。

李洛看着首阳道人的背影,也微微一笑,自顾自的斟上一壶温好的黄酒,慢慢喝着,一边欣赏台下含苞欲放的腊梅。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痛快啊,痛快。

把酒赏梅,君子醉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我之心事……你怎么会明白呢?

“启禀主公,这是水师密信。”亲卫杨栝递上一个蜡丸。

李洛放下酒壶,捏碎一看,上面是罗昱的亲笔,说的是三千水师已经接管长江江防了。

洞庭湖大败后,如今元廷江河水师是最虚弱的时候。

可以慢慢偷运军器铠甲了。

这是比运兵更难的一步。兵被发现,完全可以说是奴隶是民夫,可是盔甲兵器被发现,就不好说了。

能不能以平章政事的军令,光明正大的运输军器盔甲?

不能。

因为元代虽然管理粗放,但少数单位的管理却远比宋朝精细严格。

为了防止造反,元廷的军器管理制度极其严格,非常精细,甚至到了极端的地步。

元廷主管军器的衙门是武备寺,虽然只是正三品衙门,但不受兵部和枢密院制约,而且体系严密。

武备寺在各地有大量直属的制造局,匠人司,杂造局。这些制造局生产的军器,全部“长押赴都,缴纳有司”,统一管理,统一分配。

可是地方上,根本不能存储军器。比如,一个县只许存放五副弓箭;一个府,只许存放七副弓箭;一个路,只许存放十副弓箭。

而且,每样军器还要有编号,损毁补充都要有记录。这还不算,就这些相当于没有的库存军器,还必须达鲁花赤管理,其他官员无权提调。

遇到盗贼,官兵武器不够,“斟酌缓急拨付,事毕还库,令达鲁花赤提调。”

弓箭如此,更别说盔甲,床弩等军器了。

元廷对军器的管控,历代最严最苛,史上无出其右。严到什么程度呢?连行省平章政事都无权插手军器。全部由武备寺和枢密院统一管理。

所以,偷运就是李洛唯一的办法。

“让李荆来见我。”李洛下令。

“诺!”

半天之后,李荆来到平章官邸。“请主公示下。”

李洛一字一顿地说道:“就让白莲教,三月造反吧!”

“诺!”李荆毫不犹豫的领命。

李洛又问:“夫人让你怎么做?”

李荆道:“襄阳,长沙等杂造局制造的军器,每年都要押着进大都。日期是正月到三月之间,但日子不固定,路线也不固定。夫人的意思是,帮助白莲教,抢了各地杂造局押解到大都的军器。”

“夫人还吩咐,让潜伏到白莲教的兄弟,帮助白莲教组织人手,适当训练一下兵马,再拿到一些兵权。不能让白莲教成为乌合之众,也不能让白莲教太强。”

李洛听了崔秀宁给特务的指令,差点笑出来。

这媳妇儿,够狠啊,桃代李僵加借鸡下蛋,连环计啊。

白莲教,有的受了。

李洛点头:“那你就按照夫人说的办。我只要一个结果,烟花三月,白莲教反!”

“诺!”李荆领命。

“还有广元和均州之事,一定要严防死守,不能出半点差错!”

“主公放心,微臣哪怕肝脑涂地,也要帮我唐将士抢占剑门和武关!”

……

腊月二十五,忽必烈收到了湖广右丞忽都帖木儿的奏章。忽都帖木儿密奏,李洛处置白莲教的措施不当,害怕白莲教造反而一味怀柔,应该以雷霆手段,先下手为强,剿杀白莲教。

忽必烈回复忽都帖木儿,白莲教反迹已露,多半会反。然纵反,亦有大反小反之别。他提醒忽都帖木儿,倘若相逼太甚,则小反也成大反。

皇帝责令忽都帖木儿服从李洛之命,对白莲教软硬兼施,剿抚并用,釜底抽薪,不可鲁莽行事。

看来,忽必烈仍然非常清醒。

然而,由于年关在即,元廷各级官衙都封印了。等到忽都帖木儿收到忽必烈的批复,怎么也要在年后。

正在这时,原本心情还不错的忽必烈,又接到一个让他心情恶劣的消息。

在南海县造反的赵良钤和林桂芳,仗着自己手中的瑶人和畲人精兵,数次打败广州路管军总管王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