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忽必烈震怒,唐国公逃亡!(第4/5页)

男人啊,你一定要逃出湖广,晚了就来不及了。忽必烈的圣旨,估计已经在路上了。

崔秀宁一出内宅,就放慢脚步,神色也变得淡定无比。

她必须要在群臣面前保持淡定从容,不慌不忙。哪怕心里再急,也要让人看到她智珠在握。

她很清楚以李氏的做派,以忽必烈雄猜的性格,李简一旦回归意味着什么。崔秀宁心中砰砰乱跳,脸色也有点发红。

这就要开始了么?还是有些仓促了啊。

“咚——咚——”宏大悠扬的钟声响起,不但响彻城内,也远远传到洛宁城外。这是紧急朝议的钟声。

顿时,有上朝资格的官员,以及城外大营的将领,军港内的水师将领,纷纷动身。

没过多久,朝堂上就坐满了文臣武将。

所有人都知道,一定出了大事。

“臣等拜见夫人,万福金安!”众人一起对着崔秀宁行礼,却看崔秀宁神色淡定,气度从容,又都松了口气。

“诸卿,君上汉人身份已经暴露,元廷必定追究,忽必烈的圣旨,应该在去湖广的路上了。”崔秀宁淡淡说道。

什么?

群臣都是脸色一变,那君上岂不是危险了?他还在湖广内地啊!

文天祥赶紧问道:“敢问夫人,君上如今可得到消息?”

崔秀宁点头:“文先生放心,君上此时应该已经得到消息。我猜测,君上估计动身了。”

群臣闻言这才心中一松。君上乃是唐国的支柱,万万不能有失啊。

文天祥道:“夫人,从鄂州回海东,需要十天功夫。元廷钦差察觉君上已经弃官离开,必定知道君上所图,一定会下令追赶捉拿。同时,一定会向江浙福建示警。如此一来,等君上回到海东,福建江浙也都会警戒,就不利于突袭江浙了。”

江图也出列说道:“夫人,微臣也觉得文太尉所言极是。君上回来需要十天,倘若等到君上回来后我唐再出兵,江浙元军一定有所堤防。”

文天祥继续说道:“所以,夫人最好按照既定军略,先派制海船队北上接应君上,打着宋军旗号,灭掉江浙水师,先封锁长江!同时,派运输船队运输兵马粮草,分三路攻打江浙!”

按照李洛和文天祥等人早就制定好的军略,唐军一旦动手,除了消灭江浙水师,封锁长江之外,还要兵分三路攻打江浙。

一路从杭州湾进入钱塘江,攻打临安。

一路从长江进入,攻打集庆(南京)。

一路攻打庆元(宁波)。

同时,令罗昱的水师抢夺泉州船厂的元军新战船,封锁闽海。

这个战略,能够以最快速度制海锁江,同时攻略整个江浙。

崔秀宁当然知道提前动手是最好的办法,也能掩护李洛逃离,可不等李洛回来就动手?她一时难以决断。

林必举出列道:“夫人,起兵反元事关重大,是否等君上回来再说?”

文天祥道:“按道理,当然应该等君上回来。可倘若如此,那我军兵攻打集庆(南京),最快也是在半月之后。本月之久,元军焉能没有防备?”

林必举无言以对,是啊。君上身为元廷封疆大吏,却弃官逃离湖广,元军哪里还不知君上所图甚大?还能猜不到君上要反?

元廷不是傻子,只要想到君上之前做的事,多半会猜到君上在海外有基业,岂能没有防备?

正在这时,忽然一个苍老的声音道:“不妥!”

崔秀宁立刻站了起来,“父亲。”

群臣也一起行礼道:“见过太公!见过世子!”

却是颜铎到了。颜铎身穿极少穿的朝服,牵着同样一身小朝服的李征,出现在朝堂上。

颜铎年事已高,本来在太公院带李征玩耍。但听说了李简回来的消息,就知道文天祥等人一定会提前举兵,而儿媳,有可能会答应。

所以,他是专门赶来反对的。

提前起兵的确能收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效,军略上当然是上上之策。本来是不应该反对的。

可问题是,李洛不在。

只有李洛以唐国君主身份,以堂堂正正之师,发檄讨元,亲自提兵反元,才能大震军心,才能涤荡民心,树立君主威严。

提前举兵,军略上乃是上策,可政事(政治)上却是下策。

等李洛回来后起兵,元军必定有所戒备,军略上乃是下策,可政事上却是上策。

这至关重要的第一仗,必须要由李洛亲自来打!

哪怕打的艰苦,也必须如此。

“文太尉,老夫认为,还是等君上回来再起兵。文太尉以为如何?”颜铎面带微笑地说道。

对文天祥,他还是很欣赏的,也知道文天祥并无私心,所以对文天祥也比较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