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真是贪心啊(第2/3页)

草案这就完了么?

没有。

崔秀宁必须还要推导一个公式,计算“信息治理”的成本。

首先,是统计局的官员编制,这是要吃国家财政的,这笔账必须要算算。

嗯,特察局是正二品衙门,等同九部。可问题是,特察局不属于外廷衙门,而是属于皇帝内廷衙门,不受政事堂和军师阁管理,类似于锦衣卫,目前还是小透明,还没出圈呢,很多官员甚至不知道特察局,只知道信访司。

那么统计局呢?设为几品?

在后世,国家统计局其实是高官(名义上副部)。可是要把统计局提升到二品,和九部并列,就会显得非常突兀。

可要是设置为正三品,那么就很难和其他部配合,因为级别上被压制。

想了想,崔秀宁划掉统计局的字样,改为政事堂统计署,正三品,成为政事堂的直属机构,由宰相兼任统计署令!

再任命一个常务署丞。

那么,统计司和其他部的区别,就如同后世国务院直属部门和国务院组成部门(各部)的区别。

如此一来,就能压制其他九部,也能让政事堂对数据更加了解,便于行使宰相之权。

崔秀宁对自己这个设置很满意。接下来就是编制了。

统计署的中央官员不多,二十来个足够了,拿不了太多工资。拿工资的大头,是各州郡负责执行的统计特派员。

一个郡起码要有一个吧?大唐现在有142个郡,那就需要一百多个编制吃皇粮。加上杂七杂八,整个统计署的编制,最少两百人!

皇后大人有点心疼了。两百官员啊,人均一年拿七八百银元工资,那就是十几万银元……咦,不多啊!十几万而已。

但是,还有办公费呢?

每年统计一次,两百人的衙门,这办公费怎么也要十几万。

嗯,这加起来就是三十万了。

其他各部的配合,以及数据真实度监察,也会增加办公费,这总共……崔秀宁大致算了一下,又要增加二十万元。

综合下来,“信息治理”的成本,一年需要五十万银元!

每年五十万!崔秀宁心疼的直皱眉。干不干?值不值?

崔秀宁拿不定主意,觉得还是等男人回来再说。

但是想了想,女人还是决定……妈蛋,干了!

反正,以她对男人的了解,李洛是一定会干的。既然他一定会干,那么就不如早干。要等他回来,最少还要一个月。

崔秀宁反复修改方案,直到三天后,才拿出满意的终案。

“就这个了。”崔秀宁不再犹豫,当即以摄政皇后的名义,代替皇帝颁发了一道圣旨:成立政事堂统计署。

抽调各部官员,组成统计署领导机构。统计署令由三位宰相共同兼任,统计署丞由一个叫姬长恭的特务出任。

此人当年曾经卧底在福建右丞萨普勒的身边,献上买卖流民的计划。

不光如此,统计署的官员,骨干多是特务出身,因为大唐没人比特务更适合干统计,都不需要太多培训。崔秀宁仅仅把他们集中起来培训了统计学方法论,就让他们走马上任。

政事堂统计署,就这么挂牌成立了!

……

“皇后陛下,天竺之北的大理国和梁国,都派了使臣来朝,请为藩属之国,还请求大唐正式册封!”

这日常朝,礼部尚书吴镇楼语出惊人的禀奏,“两人是一起来到,已经安排在驿馆。如今,正在宫外候旨。”

外使觐见,这可是重大国事,政事堂无权处置,必须君主处理。

什么?群臣都是有些惊愕。

大理和萧梁,请求册封,自为藩属?这算什么事儿啊?

崔秀宁却早就得到特察局的汇报,她神色平静地说道:“让他们进来吧。本宫倒想听听,他们有什么说道。”

原来,唐军南征数月,连灭四国,已经传到一海之隔的萧焱兄妹耳中。两人惊惧之下,生怕唐军攻打他们。加上中部和南部的天竺联军越来越势大,这才赶紧遣使来朝,表示臣服。

没办法,李唐现在如此强大,他们害怕啊。

虽说两国占据了天竺北部,也算站稳了脚跟,可毕竟是鸠占鹊巢,精力只能放在镇压天竺土著反抗上面,无法和大唐对抗。

现在大唐国土推到他们家门口了,他们如何还能淡定?

很快,两个汉人打扮的男子就联袂上殿。

“外臣大理国礼部侍郎高君重,拜见大唐摄政皇后陛下。”

“外臣梁国礼部侍郎王兴祖,拜见大唐摄政皇后陛下。”

两人一起下拜行礼,神色有些紧张。

尤其是王兴祖,心中还很是感慨。因为这个大殿,当年可是大梁的皇宫啊,他绝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