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天皇进宫打秋风(第2/4页)

“谢陛下隆恩。”两人赶紧再次伏地叩首,做出感激涕零之态。

“朕就赐你徐家一座宅院,暂时安身。其他之事,朕随后会有旨意。”李洛很大方的表态,“康西!”

“老奴在!”御前常侍康西立刻趋步近前,素手待命。

“传旨内政府,封银圆一千给徐山。另,择洛阳三进官宅一处,送与徐山。”李洛一边说一边写下一道赏赐手札,拿出随身印签“洛宁真人”一盖。

“遵旨!”康西接过赏赐手札,领命去宫中内政府衙门。

事实上,作为天子身边的中官常侍,康西本身就是内政府的三名堂官之一。但仍然要走程序。

帝后赏赐臣子钱财,也分等级。价值很大的,往往用国库,需要下敕令或懿旨,需要用玺,还需要下达到财部用部印。

这种重大赏赐,一般是赏赐对国家有大功的臣子。

用天子内库的赏赐,往往数额并不大,不需要下敕旨或懿旨,但要有帝后手札,要盖帝后随身小印。

李洛的“洛宁真人”随身小印,除了在御笔书画上盖印,主要就是用于一般赏赐了。

按照唐宫制度,天子是不能随口赏赐,而没有任何法律文书的。不然的话,怎么做账?怎么核对库藏收支数目?皇帝说赏就赏,没有相应文书为凭,那就是纵容宫人贪污。

所以,哪怕李洛和崔秀宁赏赐宫人几块银圆或一斤白糖,也必须要写手札,账目算的门清。

甚至,内政府还有专门掌管赏赐的衙司。他赏赐什么,崔秀宁赏什么,赏给谁,都要登记在案,一清二楚。

李洛知道,就是到了清末,慈禧妖婆高兴了一赏赐,也往往是张口就来,然后李莲英等人就指派太监直接去库房拿东西。

这个过程,就是中饱私囊的好机会。时间长了,宫中库房的账目完全是乱的,没有人知道应该有多少数目。

相对而言,唐宫的内库管理极其严格规范,采用的是后世财务制度。宫中任何用度,收支和财务都要分门别类,各有账目,很难作假。

所以,龟山父子听到赏赐固然高兴的连连磕头谢恩,却也惊讶皇帝赏赐还专门写手令用小印。

他们当年做天皇时,也经常在宫中赏赐臣下,可往往只是随性开口而已。甚至,前面赏赐多少东西,后面自己都忘记了。

如今看到大唐天子的做派,两人不禁有些汗颜。

以小见大,由此可见皇帝处事,当真事无巨细大有章法。简单一个赏赐,就能看出大唐吏治如何了。

“今日是除夕,安家之后,你们好好过个年。年后,朕自然有旨意到。”李洛说道。

对于亡国之君,李洛一直比较宽厚。能用则用,能养则养。只要没有威胁,李洛不介意让他们当个富贵闲人。

这也算是为后世积德。万一有天大唐灭亡,李氏也不至于太凄惨。

“臣谢陛下隆恩,万岁……”徐家父子热泪盈眶的谢恩。

大唐皇帝念旧,他们总算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了。

至于恢复“神国”之念,两人早就不抱幻想。他们虽然不知道曾经的神国今日的瀛州如何,却知道以唐主的手段和胸怀,瀛州百姓的日子差不多哪里去,要复国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陛下,微臣恳请,拆分瀛州为二。”徐山忽然鼓起勇气说道。

这就是表忠心了。

“哦?拆分瀛州?嗯,徐卿说说看。”李洛笑吟吟地说道。

他本就有拆分瀛州的念头,只不过不是当务之急,还没有实施罢了。龟山能主动提出来,倒是识相的小机灵啊。

徐山正色道:“瀛州南北狭长,何止千里,其实并不算小国……小州,不便于大唐治理。微臣以为,可将本州关西,连同筑紫岛(九州岛)和四国岛,设为一州。关东和陆奥以及北方虾夷岛,另设为一州。”

李洛点头,“徐卿亦中原后裔,熟知经典。以你之见,州名为何?”

徐山回答:“西为瀛州,以京都为首府;关东和北方,名为伊州。因为,其境内有名山曰伊吹山,是以名之。”

“瀛州,伊州。”李洛缓缓点头,“伊州之名,甚美。那关东和本州之北以及虾夷岛,就设为伊州。”

他觉得很不错,决定采用这龟山天皇的建议。

“还有,你侄女徐姈(姈子公主)如今是临安太上道宫天师道官,你可以去临安看望她。嗯,她知道你来洛阳,应该会来拜见你。”李洛提起已经成为大道官的徐姈。

“陛下隆恩,如同再造,臣感激涕零!”徐家父子真的很感激李洛对姈子的照顾。

等到龟山父子陛辞出宫,李洛神色古怪的对崔秀宁笑道:“想不到号称万世一系的日国天皇,今日竟然跑到我们面前打秋风,表忠心。后世狂妄的日国,也成了大唐州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