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天皇进宫打秋风(第3/4页)

崔秀宁也有些得意,“可不是么?瀛州百姓汉化很快,几乎全部成为天道信士,快和汉人没有分别了。除了瀛州,交州的汉化更快。现在的交州(安南)人,已经与汉人无异。”

“那当然。”李洛毫一副理所当然的神色,“交州本就是华夏一部分,被中原王朝统治千年,才独立多少年?他们本就是汉人后裔。”

崔秀宁道:“高丽的汉化也很快,要不了几年,和汉人也没啥分别了。本地州郡,汉化最慢的,是缅州和象州。这两州要全面完成汉化,起码还要二十年。不过,两州百姓,对大唐还是很认可。”

李洛点头,“这符合我的预期。缅州和象州,二十年内完全汉化就成。至于南阳都护府、恒北都护府、吕马罗三州,本就算殖民地,多久汉化我不在乎。”

崔秀宁也认同,“这些地方,汉化太快反而不是好事,和本土要有分别,还要防止技术扩散。”

按照李洛的设定,这些地方什么时候完成汉化,才有资格成为本土,百姓才有资格成为正式国民。不然,永远是二等人三等人甚至四等人。

大唐必须要分层次治理,内外有别,尊华轻夷,才能避免内卷。大唐需要殖民地的输血,造就史无前例的大盛世,令华夏底蕴提升一个大台阶。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从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单纯靠和平力量真正崛起的。如果有,那就不算真正的崛起,不算真正的强大。

后世有一群人被西方忽悠残了,一方面鼓吹什么种族平等,一方面对西方令人发指的种族罪行闭口不谈……寇可往,我不可往。

森林当中,最喜欢谈种族平等的是食草动物,因为不想被吃掉。可问题是,种族平等了,虎狼吃什么呢?这不是强人所难么?

大唐要当虎狼,不要做食草动物,那就不能一视同仁。

说起来,日国、安南、高丽等国还真是天大的运气,就是因为同属儒家文明圈,竟然成为大唐本土,国民直接归化为唐民。

相反,恒北的天竺人,还有南洋岛国人,就只能成为二等人三等人。

崔秀宁问:“你打算怎么安置龟山父子?”

李洛不假思索的说:“忽必烈封了他东瀛郡公。我当然不能比忽必烈小气。就封为平安郡公吧。”

如今归唐的亡国之君,已经有七个之多。所封爵位最高的,是赵显的卫国王,其次是安南陈益稷的静海公。

卫国王自然不必说,乃是世袭罔替的异性诸侯王。而静海公和东顺侯等人,都不带开国二字,也就不是世袭罔替,而是递减袭封的爵位。

大唐爵位,分为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侯、乡侯、一二等伯、一二等子、一二等男、龙禁慰、云骑尉,共十四等。

徐山(龟山)的这个郡公,虽然不是世袭罔替,可只要不犯事,最少也能延续百余年富贵了。

……

除夕夜,大唐皇室在宫中开家宴。家宴比较简单,没有什么繁文缛节。因为皇室人丁单薄,除了李洛一家子,长公主李沅和驸马一家按例来参加除夕家宴。

宫中张灯结彩,处处华灯初上,大小宫门还都贴上了皇帝御笔对联,衬映着飘洒的雪花,显得祥瑞而喜庆。

举办家宴的福瑞殿内,只有区区百人。除了十几个参宴的皇家成员,就只有甄良秀和康西等几十个宫人宦官,以及一班乐师。

十几人每人一案,昭穆有序的排坐。由于是家宴,主要叙家礼,所以太上皇颜铎坐在最上首,右边是李洛,左边是崔秀宁。

李洛之右,是太子李征。崔秀宁之左,是长公主李沅,再是驸马杨汉明。

参加家宴的后辈,除了七个皇子皇女,还有杨汉明的一对儿女。

赫赫大唐天朝的皇室家宴,祖孙三代只有区区十四人参加,当真是“寒酸”。

但是,席间还是其乐融融,气氛热闹。就是老态龙钟的太上皇,也很是高兴。众人一边吃酒,一边很随意的闲聊。

“这叫辣椒?当真辣的够滋味啊。”颜铎吃着面前的小火锅,觉得这放了辣椒的羊肉火锅,当真是从未吃过的美食。

皇室除夕家宴吃辣火锅,听起来普通的过分,其实却很奢侈。

因为,辣椒此时绝对是稀罕之物,唐宫最先享受。

倒不是太少,而是要留着继续育种。

“都说人生百态,酸甜苦辣。今日才能真正尝到辣中至味,竟比老姜辣的多。”杨汉明也用手帕擦擦额头辣出的汗,对李洛拱拱手,“皇兄,这辣椒到时普及天下,民间菜谱,都要为之大变了。”

李洛笑道:“这辣椒算什么?今晚还有土豆,红薯,南瓜,都是好东西,也是真正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