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现在的干群关系 要做的就是水油交融(第2/15页)

经过荆都新区管委会和临山区艰苦的工作,不到半个月时间,就与全村近三百户拆迁户签订了拆迁协议。如今的桥头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建筑场,挖掘机的怒吼声成了村民们的噩梦,它们摧枯拉朽,所到之处一片残垣断壁,灰尘冲天。一排排推土机趾高气扬地开到庄稼地里,开始清表作业,油菜田麦田眨眼之间就来了个底朝天。

连日来,荆都市各家媒体都以充满着激情的语调连篇累牍地报道着新区工作进展:

6天完成城南景观大道主体工程!

6天完成三百亩土地征收和清表工作!

15天完成三百户拆迁任务!

报道内容大同小异,反正都是领导有力,措施得当,群众拥护,进展很快,形势一片大好。

拆迁进度实行日报制,李翠平每天负责汇总,然后亲自送到市委李非语办公室。李非语阅后再将报表送到孟扬帆市长的办公桌上。面对骄人的业绩,孟扬帆自豪地说:“我们就是要创造这种高效的、令人震撼和鼓舞的‘荆都速度’!”

虽然柏安民没有直接过问新区的拆迁工作,但是,他每天都在通过新闻高度关注着新区拆迁进展。

李非语和李翠平到柏安民办公室汇报工作。只见柏安民的目光停留在《荆都日报》头版头条醒目的标题上:《荆都速度创造新区拆迁奇迹》。见李非语两人进来,柏安民的目光在大黑字体的标题上继续停留了几秒钟。李非语知道,这几秒钟是有意味的,是为了告诉他们,他柏安民对拆迁工作是关注的。

“非语同志,翠平同志,坐,你们辛苦了,新区拆迁工作进展很快啊。”柏安民说道,并起身亲自为他们分别泡了一杯黄山毛峰。

李非语赶紧说道:“那也是在您正确的领导下展开的,荆都市的任何发展、任何成绩,永远都离不开市委的正确领导。”

李翠平知道柏安民的心思,他关注的是孟扬帆的一举一动,轻声说道:“听说,孟市长打算把江南卫视、省报的记者请到荆都来,让他们来荆都现场报道‘荆都速度’。孟市长说,省里的记者视野宽,水平高,能出大作品,要把荆都的经验向全国推广。”

柏安民一愣,显然,他对这件事毫无所知。他平日里有个习惯,喜欢在桌上敲手指,左手敲几分钟,然后换到右手,然后再换过来。他在开会或听取下属汇报时,一边悠闲地敲着手指,一边在心里琢磨着该不该表态,怎样表态。李非语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柏安民敲手指时用力的大小、手指活动频率的快慢,与他的心情有很大关系。在听了李翠平说的话之后,柏安民的手指在办公桌上敲得重而快。显然,李翠平的话对他有所触动。柏安民微微笑了笑,说是笑,也是脸上的皮动了几下。他意味深长地说道:“孟市长就是喜欢记者。”

这并不是一句好的评价,言外之意是孟扬帆好大喜功,喜欢做表面文章。李非语和李翠平都不敢轻易接过话茬。显然,柏安民对孟扬帆的安排有点不满,孟扬帆要把省里的记者请来,肯定不会是来宣传他柏安民的。要是市长出了风头,他这个市委一把手的位置该怎么摆。

柏安民伸出食指,在空中频频点动,一边点一边说:“目前,拆迁问题是全国性的难点问题,各地出了不少恶性事件,教训深刻啊。我们荆都市新区建设要动迁上千户,真的就这么顺利吗,一点乱子都不出吗,政府真有这么大的魄力吗?我不相信!非语同志,翠平同志,我从几十年的工作中得出一条经验,一项难度高的工作,有时太顺利了反而不是好事。平静的水面下隐藏着波涛啊,荆都的拆迁工作不会就这么风平浪静,迟早要出点事情。市委是要有点前瞻性的。”

李非语心里咯噔一下,暗暗有些心惊。莫不是他这些天和孟扬帆走得太近了,惹得柏安民不高兴。他立即顺着柏安民的意思说道:“领导可谓深谋远虑,真正的硬骨头还在后面。新区建设是一场历史性的硬仗,关键时刻,还要请您亲自指挥,把握方向。”

李非语说得柏安民哈哈大笑,他最喜欢听的就是请市委把握方向之类的话。趁着柏安民高兴,他和李翠平赶紧告别离开。

柏安民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果然,在突击月开展十五天之后,李非语每天送到孟扬帆办公桌上的拆迁进度表,已拆户在三百这个数字上停顿了,连续好几天都没有增加。本次拆迁户一共是三百二十户,也就是说,还有二十户没有拆迁,数字不多,但也不少。这是预料之中的事实,这些剩下的大概都是所谓的钉子户了。

柏安民做事很有规律性。就说他和李翠平吧,长期以来,他在李翠平那里过夜的次数,基本是固定的,一个月大概两三晚,最多也没有超过三晚上的。他觉得,保持这样不高不低的频率,不远不近的距离,对双方都有好处。可是在这个拆迁突击月里,半个月不到,柏安民就已经把一个月的三次过夜指标用完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并不是他对李翠平重新又焕发了激情,很显然,他频频到她这里来,主要是为了了解拆迁进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