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现在的干群关系 要做的就是水油交融(第3/15页)

晚上,借着酒意,两人在一番缠绵之后,话题不知不觉都扯到了拆迁上。

李翠平说:“小女子真服了领导你了,还真被你说中了,拆迁工作停滞了。”

柏安民直起身子,点了一支烟,说:“我说的还会有错吗?别急,让它停几天,你看着吧,好戏还在后头呢。”

李翠平撒娇地说:“领导,看来只有你亲自出马了!我拖不起,拆迁队一百多人,还有七八十台机械,一个月光工资都要几十万,你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我破产吧?”

柏安民吐了一个大大的烟圈,说:“看把你急的,孟扬帆市长会救你的,现在到了碰硬的时候了,你明天去请请他这尊菩萨,别天天坐在办公室里指挥,主要领导要亲临一线嘛!”

李翠平摸不清柏安民的底细,试探着问道:“那……那我就按你说的办,明天去请孟市长了?”

“去请他!让他去下面碰碰,我倒要看看他有几斤几两,还有省城的一大批记者等着报道他的先进经验呢,市委成全他。”说着,柏安民用力摁灭了烟头。

李翠平吓得不敢吱声了。

第二天,李非语就接到了孟扬帆市长的电话。在电话中,孟扬帆说,非语同志啊,突击月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我们这些当领导的要亲自出马了,我们明天一道到临山区去看看,加加压,升升温,做做钉子户的工作,为突击月活动掀起高潮。

孟扬帆乘着新买的五十多万的金冠新一代轿车,率着李非语、马砺峰、雷力平等人,来到临山区政府调研新区拆迁工作。当初选车的时候,市政府办公室提供了好几个牌子,孟扬帆一眼就看中了金冠,他喜欢这个名字,有王者之气。司机姓鲁,三十来岁,虽然年轻,但驾驭技术在两办小车班里是数一数二的。

一行人直接来到了临山区政府,在会议室里简单听取了临山区党委书记费顺建的工作汇报。然后,直接驱车来到了桥头村。

李翠平今天把孟扬帆请来,就是想让他亲身感受一下拆迁工作的难度,研究下一步具体如何推动。官场上,干工作,特别是有难度的工作,你千万不能悄悄地把事情干完了。做了事,要让领导知道,要把容易的事情说成难的,难的事情要说成难于上青天。否则,如何表现出你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让领导亲临现场,不仅有利于工作推动,而且,万一出了什么事情,领导还能承担一部分责任。这就是官场工作的艺术。

车到桥头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巨幅宣传标语:“走进花都丽园,开始幸福生活。”花都丽园就是市里建设的统一安置小区。不过,工程还没有开工。再看桥头村内,往日一排排的民房不见了,一台台挖掘机正在清理着废墟,那巨大的挖斗像一只只钢铁大口,把整座村庄一口口地吃掉。村庄里还孤零零地立着几处不多的民房,那就是所谓的钉子户了。钉子户的房屋就像村口的那些老树,无精打采,孱弱不堪,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

李翠平说:“孟市长,我们到蒋革命家去,只要把他的工作做通过了,肯定能带动一片。”

“蒋革命?这名字感觉有点奇怪。”孟扬帆问道。

“哦,这是外号,他本名叫蒋满来,七十岁,身体硬朗,是一位货真价实的老革命。”李翠平边走边介绍道。蒋革命十五岁就参加了解放战争,用他的话说,就是他革了他本家蒋介石的命。蒋满来离休后嫌城里吵闹,一直居住在乡下,在乡亲们心中很有威望。由于他光荣的革命经历,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蒋革命”。蒋满来老伴早年去世,两个儿子蒋国文、蒋国武也相继在荆都城中安家。多年来,蒋老热衷于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常到周边学校做讲座,讲他生动传奇的革命经历,很受学生欢迎。

孟扬帆在了解这些情况后,觉得蒋满来是一个难以对付的人。像这样的老同志,大多个性独特,固执己见,他们认定了的事情,外人很难改变。

蒋革命的家是三间旧瓦房,肯定是上个世纪的建筑了。孟扬帆一行人走进去的时候,蒋革命正在院子里喂鸡。孟扬帆说明来意,接着说了一番恭维的话:“蒋老,平时,政府对老同志,特别是对您关心过少,在这里我向您致歉了。今天我们来拜访您,有两层意思:一是向您表示慰问;二来还要请您支持政府工作,支持荆都的发展。老同志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请蒋老对政府的工作多加指导,多加支持!发展是硬道理,我们荆都不发展不行啊,不发展我们就成了历史的罪人。”

没想到蒋革命并不领情,他平静地说道:“我待遇优厚,工资很高,党和政府很关心我们老同志。”他抽了一口烟,接着反问道,“发展我不反对,可是,发展就是不让农民种地了吗,也不让农民住在村庄里了,这是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