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潮起【一】(第3/3页)

因他这几日总在顺天府对面抛头露面,在场倒不止一人认出了他,当下便道破了薛蝌的身份。

那几个书生见正主到了,互相对视了一眼,其中一个咬牙越众而出,展示着先前撕下来的随笔质问道:“薛公子,你为何要在随笔里含血喷人,污蔑广颜公【梅翰林字】忘恩负义?!”

因方才刚被怼过,他虽极力摆出一副义愤的架势,却怎么看怎么外强中干。

薛蝌却只咬牙吐出八个字:“是非曲直,自有公论。”

然后大手一挥,几个薛家家仆立刻上前将那些随笔和横幅统统撕下来收好。

那书生见状,又下意识质问:“你是要毁灭证据不成?”

说着,忙把手里的随笔揣进怀里。

薛蝌却懒得再看他一眼,直接上了处刑台,冲四下里拱手道:“证据薛某已经收到了,三千两银子我今晚就会送到指定的地点,尊驾收到银子后,只需把那账册送到我家名下任意一间铺子即可。”

话音刚落,台下就止不住的哗然起来。

虽然早知道薛家悬赏的事儿,可听别人说,哪及得上听当事人当众表态来的震撼?

薛蝌等众人情绪稍稍平复,又冲四下里道:“若那人不在此地,还请诸位乡亲父老替薛某广为传播。”

说着,深施一礼,下得台来扬长而去。

这来去如风的,却给台下众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那几个书生你看看我看看你,最后也只得在众人的嘲笑谩骂声中,灰溜溜的逃之夭夭。

这件事情不出所料的,又迅速在京城之内传播开来。

更有好事之人,重新将那随笔默写了出来——因只能凭借记忆抄录,倒闹出了好几个版本,互相争执不下。

而看过听过这篇随笔,又问明事情由来始末的人,十成里倒有九成九会同情薛家,不耻于梅翰林的所作所为。

梅翰林及其拥趸,一开始倒也想辩驳来着,可很快就有人发现随笔中的一些内容,竟能和刚刚发售的报纸文章互相印证。

譬如报纸上说梅翰林自小寒窗苦读,家境一度十分艰难,直到某段时间才稍稍好转,然后立刻开始接济同窗同道。

再加上他如今为了大义,勇于和薛家切割的行为,足以证明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堪谓大丈夫也!

然而随笔当中,恰恰就提到了,当时正是薛家上代家主见梅翰林有才,主动出钱资助了他。

如此一来,报纸上前后呼应的叙事,顿时成了另外的味道……

偏偏这些内容据传都是梅翰林的亲朋好友所言。

又有通政司的编辑跳出来自承其事,非但时间地点俱全,更连当事人的签押都有,容不得丝毫狡辩。

如此一来,声讨梅翰林的声音是一浪高过一浪!

短短几日的功夫,原本还被士林吹捧成道德模范的梅翰林,竟就沦为京城之内人人喊打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