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二十二章 伊登城(第2/4页)

12点半,大家在木筏上装载了够在途中吃两三天的食品,余下的东西,牛车、帐篷全丢掉了。穆拉第的伤势已渐渐好转,身体恢复得很快,将他抬上木筏就可以了。

下午1点,一行人上了停泊在岸边的木筏。蒙格尔斯船长在木筏的右侧装上了一支长桨,交给威尔逊把持,以防木筏被急流冲出航线。他自己站在木筏的尾部,用一根粗糙的橹把握行驶的方向。海伦娜夫人和玛丽·格兰特坐在木筏的中心位置,旁边是穆拉第。哥尼纳凡、少校、巴加内尔和罗伯特坐在他们的外围,随时准备救护。

“准备好了吗,威尔逊?”约翰·蒙格尔斯问他的水手说。

“准备好了,船长。”威尔逊回答,他那强健有力的手紧紧地握着长桨。

“当心呀!防止浪头冲击。”

蒙格尔斯船长解开系筏的绳索,用力将木筏撑到河流中。威尔逊一直控制住木筏,使之保持平衡,不至于随流漂摆。木筏一下顺利地漂了30多码远。但过了一会儿,木筏卷入了漩涡,在那里一个劲儿地打转,木筏已失去了控制。尽管威尔逊和约翰船长竭尽全力摇橹扳桨,都无济于事,桨和橹都失掉了效用,只好忍着随波旋转了。木筏像个陀螺一样转得非常快,转得筏上的乘客昏头转向。它一面转,还一面顺水淌。约翰船长站在木筏上看着那一个接一个的漩涡,脸色苍白,两眼发直。他咬紧牙关将木筏驶到了河中央。河心水势更猛,它已经淌下半英里多路了。这里水深流急,没有漩涡,木筏反倒平稳多了。

约翰和威尔逊又拿起了橹桨,设法使木筏斜着向前行驶。由于他们俩机智勇敢,坚韧不拔终于将木筏驶到了左岸。谁知到了离岸100码的地方,威尔逊手中的桨突然折断了,木筏失去了平衡,任急流冲去。约翰顾不得橹再被扭断的危险,死死握住它,拼命抗争。威尔逊满手是血,火速赶来增援。木筏在河里行驶了半小时后,总算成功地撑到了对岸一个陡坡上了。

不料,木筏与岸边陡坡相撞过猛,捆绑木杆的绳子断了,木筏散架了。河水一涌而上,众人连忙抓住河边倒向河水的小树。他们首先将穆拉第和两位女士从水里拉起来,3个人都已半截身子浸泡在水中了。最后,大家总算都脱险了,只是除了少校的马枪外,搬上木筏的大部分食物和武器都随木筏的残骸一起漂走了。

虽然河已经渡过来了,可小旅行队已是一无所有了。这里是维多利亚边境,一遍荒野,离德利盖特还有35英里。这地方除了一些凶悍的强盗和山贼来此活动外,几乎没有什么人居住,遇不上一个移民或当地人。

大家觉得此地不可久留,必须立刻出发。

穆拉第知道自己是一个累赘,不愿拖累大家。他要求单独一人留下,等候从德利盖特派人来接。

哥尼纳凡爵士决不答应。此去德利盖特至少也得要3天,到海岸要走5天。也就是说,最快也要到1月26日才能到达海岸,而邓肯号已于在1月16日就离开墨尔本,反正是来不及了,既然已经迟了,再迟一点也无关紧要。

“不行,我的朋友,绝对不行,”哥尼纳凡爵士说,“我决不让任何一个人拉下。我们可以做个担架,大家轮流抬着你走。”

大家用带叶的按树枝编成了一个担架,不管穆拉第愿意不愿意,硬是把他放了上去。哥尼纳凡爵士第一个抢着抬。他扛起担架的一端,威尔逊扛着另一端,大家随即一齐出发了。

瞧这惨象,是多么狼狈啊!这趟寻访起初是多么顺当,没想到竟以这般不幸而告终!现在的问题不是寻找哈利·格兰特了。哈利并不在这片大陆上,他甚至根本没有到这片大陆上来过,而这片大陆差点儿就要葬送了那些寻访的人们。当这些勇敢的伙伴到达澳大利亚东海岸时,连载他们回国的那只邓肯号游轮也没有了!真惨啦!

大伙儿就这样在沉默与苦痛中度过了一天。

抬担架的人每10分钟轮换一次。天气闷热,路难行。在这样热的天气里,抬着人走更是苦不堪言,但穆拉第的旅伴们没有一人叫苦。

走了5英里路后,天就黑了。一行人只好在一丛胶树底下露宿,并把从木筏上抢救来的一点食物分给大家充饥。此时少校的马枪也根本排不上用场,明天吃什么还没有着落。夜宿的条件很糟糕,偏偏又下起雨来。好歹熬到了天明,旅行队又出发了。少校连放一枪的机会也没有。这地方比沙漠还荒凉,不见任何禽兽的踪影!

罗伯特运气不错,找到一个大鸨巢,窠里有十几只大蛋。奥比内用热灰煨熟后,又在洼地里挖了一些马齿苋,22日的早餐就这样解决了。

这段路陡峭泥泞,遍地长满了荆棘。尤其是滨刺草,刺棱棱的,土分可怕,澳洲人管这种草叫“豪猪刺”。行人的衣服都撕破了,腿上还被扎得血淋淋的。然而,两位坚强的女士却没叫一声苦,跟着队伍勇往直前,给其他旅伴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温柔的眼神就是她们彼此最有力量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