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寻骨问龙(第2/4页)

近处是有着平坦骨板的乌尔禾龙、一只正在吃螃蟹的准噶尔翼龙。

伤齿龙类的体型娇小,脑容量比它的近亲驰龙类的大,其视觉和听觉可能更佳。驰龙类是个高度多样化的演化支,包含大批著名的白垩纪掠食动物,例如地面活动的恐爪龙、伶盗龙、犹他盗龙,以及树栖的、可滑翔飞行的小盗龙。有学者认为,驰龙类的第二趾爪较大、大腿较短,伤齿龙类则与此相反,这暗示着这两类恐龙可能有着不同的生态区位。目前古生物学家认为伤齿龙类、驰龙类与鸟类有极为相似的结构,并证实了这些动物都是近亲,共同形成近鸟类演化支。是的,今天天上所有的鸟类,都是这支恐龙的亲后裔。

猛龙的原型是大型驰龙类,推测体长能达到6.5到7米。目前中国还没有报道过体型这么大的驰龙类,但一些尚未描述的大型的驰龙类牙齿或大型的足迹暗示了这个可能性。以美洲的犹他盗龙(Utahraptor)为例,它体型和灰熊差不多,其中一个趾爪长达22厘米,生前还会长有角质层,全长可超24厘米。

瓦当龙属于剑龙类中的乌尔禾龙(Wuerhosaurus),这种本应该完全消失在侏罗纪的恐龙奇迹般地在白垩纪留下了一些孑遗分子。乌尔禾龙的背板看起来与一般的剑龙不同,上面并不尖锐,而是看起来很平坦、圆滑的。有学者认为这并不是它生前的状态,而是遭到了外力的挤压才变成这样的。乌尔禾龙大腹便便,尾巴末端有4根长刺,可以防身。

历史上,吐蕃人的活动区域在青藏一带。在白垩纪,随着泛大陆的解体,其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漂移,在白垩纪结束之后的新生代初期才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该造山事件使得青藏高原逐渐形成。也就是说,在白垩纪时期的中国西南区域,还未见青藏高原形成的迹象。此时活动在此地的恐龙动物群的面貌与甘肃、山东等地的动物群相似。

根据四川古蔺发现的大型恐爪龙类足迹,其足长约30厘米,根据脚部与身长的比例推测,留下足迹的恐龙体长约为4米,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体型最大的恐爪龙类,这就是文中钩爪龙的原型。而吐蕃军团中另一种小型的恐爪龙类:掠龙,则同样是根据我在西南地区发现的一些较小的恐爪龙类足迹推断出来的。这些恐爪龙类的恐龙足迹非常有趣,不同于肉食性恐龙常见的三趾型足迹,由于要保护高高抬起的第二趾爪,这类恐龙的足迹都是两趾型的。而且,一些足迹记录表明这类恐龙可能有着群体活动的行为,证据是这些恐龙的行迹彼此平行,很可能是集群前进而同时留下的。这个有趣的发现直接证明了好莱坞科幻片《侏罗纪公园》中伶盗龙群体作战的正确性呢!

香囊城唐人的活动区域以甘肃兰州民和盆地和其北部的酒泉地区为主。这些盆地的恐龙动物群记录包括了恐龙化石和大量的足迹化石。在其中的刘家峡恐龙足迹点,曾经发现过一对硕大无比的蜥脚类恐龙的前后足迹,其中后足迹长1.18米,宽0.9米,一位成年人坐在其中都绰绰有余。

①北山龙 ②雄关龙 ③肃州龙 ④北山龙

白垩纪早期,甘肃北部恐龙动物群生活场景。

近处7只棕黄色的北山龙组成一个小家族,一只毛色发白的肃州龙也加入其中。

面对气势汹汹的雄关龙,它们显得十分慌张。

硕牙龙的原型是兰州龙(Lanzhousaurus),兰州龙包括完整的下颌骨、牙齿、颈椎、脊椎、胸骨、趾骨和肋骨等。这种恐龙的奇特之处在于其巨大的牙齿,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些牙齿化石实在是太大了!此前,白垩纪早期的鸟脚类恐龙,如著名的禽龙,它们的牙齿仅有3至4厘米长,可是这次发现的一颗上颌牙齿化石竟然长达14厘米、宽4厘米,拿在手上就像一个香蕉一样,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植食性恐龙牙齿中最大的。

黄河龙大夏龙分别是黄河巨龙(Huanghetitan)和大夏巨龙(Daxiatitan)。黄河巨龙长约20米,是目前国内已知最“胖”的恐龙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黄河巨龙有着宽大的臀部和肩带。其臀部骨骼的中间部分——荐椎高不足半米,却宽达1.1米,而1.2米长的肩胛骨最宽处竟可达0.8米。黄河巨龙发现后不久,古生物学家又在兰州民和盆地找到一个更大的家伙——大夏巨龙,属名赠予化石所处的大夏河流域。该化石非常惊人,颈椎极大,有些类似马门溪龙。马门溪龙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之一,其19枚颈椎构成的脖子占到24米身长的二分之一。大夏巨龙也有一个长脖子,颈椎很可能有19枚,全身则达到近30米的长度,这使其取代马门溪龙成为我国最长的恐龙。